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3期

中医中药治疗黄褐斑24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黄褐斑其特征为面部发生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往往对称,俗称“肝斑”、“妊娠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黧黑墨黯”相类似。目前认为多种原因可致黄褐斑,如日光、口服避孕药、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种族、遗传等。笔者自1995年6月~2005年6月临床应用中药辨证内服及外敷自拟“消斑散”治疗此病共......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褐斑其特征为面部发生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往往对称,俗称“肝斑”、“妊娠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黧黑墨黯”相类似。此证多因肾气不足,肝郁气结,或气滞血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目前认为多种原因可致黄褐斑,如日光、口服避孕药、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种族、遗传等。患者虽无自觉症状,但对面部容貌影响颇大而令人不快。笔者自1995年6月~2005年6月临床应用中药辨证内服及外敷自拟“消斑散”治疗此病共15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临床上有典型的体征,治疗前除自用化妆品外,未做其他特殊治疗。24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内外兼治组(治疗组)和内服中药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2例黄褐斑病人中,男14例,女138例,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9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周,平均病程2年。辨证分型:血瘀或肝郁者为多97例,肝肾阴虚32例,脾虚者13例,肝胆湿热者6例,无全身症状、无法分型者4例。按西医分型:中央型110例,面颧型38例,下颌型4例。对照组94例患者中,男8例,女86例,最大年龄4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病程25个月。辨证分型:血瘀或肝郁者61例,肝肾阴虚者19例,脾虚者9例,肝胆湿热者5例。按西医分型:中央型71例,面颧型21例,下颌型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及病情程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内服以辨证施治为主,自拟“消斑汤”基本组成方:香附30g,玫瑰花10g,玉竹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珍珠母30g,丝瓜络12g,丹参12g,红花10g,柴胡20g,当归10g,赤芍12g,茯苓12g,防风10g,浮萍6g,煎汤内服,1日1剂,分2~3次服用。血瘀肝滞型加桃仁10g;其斑色深病史较长者加三棱10g,莪术10g;属肝肾阴虚者加量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其脾虚者加黄芪15g,白术15g;肝胆湿热者去女贞子、旱莲草加胆草15g,石决明30g。

    治疗组内服同时配用“消斑散”,药物组成为密陀僧6g,白芷10g,白附子10g,白僵蚕10g,白扁豆15g,白及10g,白蔹10g,细辛6g,冰片1g,上药共研细末(其中研冰片先用95%酒精化开,待酒精挥发后,即成冰片末)用少许蛋清及蜂蜜调匀外敷,每晚1次,一至数小时不等。两组均以20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色素斑消退或基本消退,外观皮肤正常;显效:面部色素斑大部分消退,仔细观察面部皮肤方能看清遗留斑色;有效:皮肤色素斑部分消退,其色由深变浅;无效:颜面部色素斑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色斑开始消退,变浅起效时间10~15天,平均10天,痊愈显效平均28天;对照组开始消退变浅起效时间20~25天,平均21天,痊愈显效平均52天。两组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经χ2检验P<0.05,详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结果比较注:显效率为痊愈+显效/总例数

    3  讨论

    黄褐斑与其他色素性皮肤病一样,诱因广,病程长,影响治疗因素多。治疗首先协助患者增强治病信心,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加强体质锻炼,慎饮食、戒烟酒。日光是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几乎所有患者日光照射均易引起色素沉着,应用避光剂可使病情减轻。

  中医中药内服外敷方便易行,疗效显著,值得同仁借鉴。方中以理气行郁为主,重用香附可通利三焦,解六郁;辅以玫瑰花、玉竹理气同时养颜美白;女贞子、旱莲草滋肾养肝,从本论治;丝瓜络、珍珠母解肝经郁热;丹参、红花协助主药行瘀活血;防风、浮萍祛风行表;合当归、柴胡、赤芍、茯苓之“逍遥”之力,共达行气郁、益肝肾、调血脉之效。更配以自制“消斑散”活血通络调营卫、芳香开窍理气血、养颜美白祛黧黑,内外兼治还患者娇艳靓丽的原貌。

      作者单位: 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王卫,魏静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