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足部反射区治疗急性肠痉挛的原理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急性肠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以阵发性绞痛、挛缩样疼痛为主,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轻者的肠痉挛大多可自愈。而中、重者情况下必须用阿托品、山莨菪碱之类口服或肌注等治疗方能缓解,但是,上述药物有口干、心率加快及老年男性尿潴留之副作用,而且受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在最小的医疗机构卫生所才能实施)。我们采用古老......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肠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以阵发性绞痛、挛缩样疼痛为主,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可由物理机械刺激、寒冷刺激、急骤运动、过度紧张所引发,同时它也是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轻者的肠痉挛大多可自愈。而中、重者情况下必须用阿托品、山莨菪碱之类口服或肌注等治疗方能缓解,但是,上述药物有口干、心率加快及老年男性尿潴留之副作用,而且受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在最小的医疗机构卫生所才能实施)。所以在船上、车上甚至飞机上、边远地区、海岛上或在艰苦的作战单人执行任务、探险等特殊情况下,则不易实施上述的医疗手段。给人员造成痛苦或失去战斗力、难以完成任务。我们采用古老的中医足部反射区治疗急性肠痉挛,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2例患者来自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长春培训辅导站,东北刮痧培训总站,沈阳军区五龙背疗养院门诊。诊断以阵发性腹痛为主,体征以肠鸣音活跃,诱因有进冷食、不洁饮食等。并排除腹肌紧张、反跳痛等外科情况。年龄12~76岁,病程15min~48h不等,男女比例6.4:3.6。

    1.2  治疗方法  (1)选反射区:肠炎穴。(2)配穴:下腹腔神经、胃穴、肾上腺、胆。(3)操作:受术者,俯卧、侧卧均可。若自身治疗则为坐位。

    肠炎穴位于足跟部,人体立位时跟腱中线与足底面向上1cm交叉点即是。

  操作者用足疗木制圆头棒有泻法(强刺激)、补法(疏通法)。泻法时间:1~5s。力度以患者疼痛但又难以忍受为准。补法时间:3~5min,以0°~90°顺时针转棒再回位反复操作。双足总计时间为10min。

    1.3  疗效观察  (1)症状无变化;(2)症状好转:(3)症状消失。其中(1)情形无;(2)情形6例;(3)情形146例。观察方法:治疗后观察30min,确定无症状反复。再追踪调查1天。记录,最后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无效为零;症状好转4%,症状消失96%。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借助于石等器具治病,其渊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古人在生产、生活劳作中,无意间磕碰足等身体某部位,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疾病不同程度变化,逐渐总结。认知身体内外、上下相关性的经验。后汉的《说文解字·石部》曰:“砭,以石刺病也。”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专家张颖清创立了全息论。而足就是其中的一个完整的全息胚。这个学说的创立,解开了中医经络学说的许多谜团。全身各个器官健康与否,在足部的相应区域均有相应的反应。所以通过相应部位的适当刺激既可以诊断疾病,同时又可以治疗疾病。

  在记性肠痉挛和疼痛,由于外界、内源致病因子所致,有毒素刺激,也同时有代谢物质堆积(中医的瘀血),那么不论解决哪一种,都必然缓解和治愈疼痛。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韩氏[1]等学者提出:针刺可以促使动物脑内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证实了中枢神经在针刺这种反射作用下镇痛效果。而也有的学者[2]研究认为:针刺信号,由外周神经传入中枢,一方面在脊髓水平抵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另一方面传至大脑某些核团作用,对疼痛信号的传递或感觉起调制作用。这说明了针刺穴位抵制疼痛有中枢作用,同时也有外围神经参与而起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沈阳医学院[3],通过对兔的针刺实验表明,针刺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增加。而上述两种酶对解毒、防止辅酶A及抗血酸被氧化、维持组织正常结构均有重大意义。从而证实了针刺穴位激发体液免疫参与调解和恢复病变组织正常功能的作用。不仅如此,足部刺激后,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据日本专家以远红外摄像证实了足温升高影响资料,同时在按摩足前后查足部的血液流速增快1倍以上[4]。还有史文春[5]等专家研究结果提示对外周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可增加P物质和组胺与血液循环有正相关之关系。从而肯定了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经验之说。

  以上,通过对足部反射区治病机理的阐明证实:足部反射区肠炎穴在治疗急性肠痉挛中和针刺一样,以其通过神经系统、体液调节,血液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结果,这些都是不可否定的。然而,我们还认为相应的穴位和相对的器官还存在一种更紧密的关联,否则仅以上述学说而论,则必然会造成这样的疑问:牙痛按肠炎穴是否也同样有治疗效果?所以我们推测,在穴位和相应的器官之间还有以下几点应考虑:(1)穴位刺激以上的两个原理以外,还各有靶向作用,即引导体液免疫物质直达病灶;(2)穴位与相应器官有高度的“共振”、“谐和”,所以当穴位的循环良好,瘀阻祛除,相应器官也有同样或早或迟的结果。

  总之,足部反射区肠炎穴对记性肠痉挛治疗作用显著,机理明确,其方法简单易学,不受环境限制。比如身边的筷子、钢笔、花园的石头等都可以作为治疗的工具。使用价值高,应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济生.中枢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中国科学,1978,5:579.

    2  周仲福.中枢神经介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与针刺镇痛、针灸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69.

    3  沈阳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针刺防卫反应及其神经体液性调节,全国中国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49.

    4  杨茗茗.足部反射区保健按摩实用手册.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9.

    5  史文春.P物质和组胺在经络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中国针灸,1995,4:33.

     作者单位:118005 辽宁丹东,沈阳军区第230医院五龙疗养区

  (编辑:海  涛)

作者: 宫玉玲,贺正荣,司咏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