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8期

白血病病因、病理研究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白血病又称血癌,古医书上没有该名,称白日痨,是根据血虚、发热、出血体征而称名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称血证为火证,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云“湿热症”,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血,走窜欲泄等关于湿热论述对笔者启发很大,在治疗的患者临床观察也深有体会。根据体会,笔者总结出湿是发病之源,热是病理产物,也......

点击显示 收起

    白血病又称血癌,古医书上没有该名,称白日痨,是根据血虚、发热、出血体征而称名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称血证为火证,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云“湿热症”,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血,走窜欲泄等关于湿热论述对笔者启发很大,在治疗的患者临床观察也深有体会。根据体会,笔者总结出湿是发病之源,热是病理产物,也是促使病情发展的动力,毒是致病之本,虚是病理结果。相应总结出“正清源,还其境”的治疗理论。

    为什么说湿是其源呢?因为湿邪的特性是重浊难移,是其抑制因素,它不但抑制脏腑功能,更主要的是抑制免疫功能。所以凡是免疫功能疾病和湿邪都有关系。湿邪侵入机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外湿侵入走经络,出现全身、肢节或局部疼痛肿胀,也可发生溃疡。二是内生湿则走脏腑,会发生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各种病症。湿邪还有特性则是湿生虫。因湿邪所致,毒邪很容易侵入各脏腑而产生疾病。

    热邪:生成分内外两种病因。(1)内生热,毒菌生长繁殖过程产生热量称为湿郁化热,体内调节中枢失调也称阳盛阴虚而发热。(2)外感发热,外感受风邪郁肌肤不散热而发热,再加上病毒感染出现热象,无论何种热源都可出现血热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病症,毒菌在热的条件下可高度生长繁殖,使病情 加 重恶化。

    毒邪:何谓毒,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生物称为毒。有毒的物质进入人体,它是死物不能生长繁殖,断了毒源采取各种手段把毒物清除体外是比较容易治疗的。有毒的生物侵入人体,在有利环境中能生长繁殖治疗比较难清除,尤其是白血病病毒,它寄附在人体正常血细胞上很难分离出来,对治疗造成很大困难,杀病毒又伤害正常细胞,而形成边给药边输血,虽然一时缓解,终因病毒在湿热条件下极度增生繁殖复发。

    虚是病理发展结果。关于血癌虚的争论大部分认为虚是先天的,病毒乘虚而入。在治疗上采用补法,补虚胜邪疗法,从理论上说的也对,但在临床上效果不佳。从患者谈起病前并没有虚弱体征,即使是病前出现饮食不佳、困倦无力也是湿邪所致,湿热的环境血癌病毒极度增殖,而使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紊乱,出现不成熟细胞而血少则虚。

    生物生长繁殖是需要环境条件的,在自然有大环境,人体内有体内环境,大自然中每到夏季是湿热季节,万物高度生长繁殖期。人体内有了湿热,毒生物侵入体内,环境有利,同样是高度生长繁殖。当然,人体湿热不是和大自然季节有关,而是体内病理因素造成湿热,不同的毒菌侵入,各脏腑功能差异,所侵入不同的器官而产生各种疾病。

    中医总结的六淫学说,风、寒、暑、湿、燥、火是万 病之源是很有道理的,不光对人体小环境产生危害,对大自然及环境也同样产生危害,太过不及对生物都是有危害的,这就是中医阴阳平衡学说。

    人体内有了湿热,免疫功能受抑,血癌病毒或外来或体内存有,开始增生繁殖,随着病情发展,环境有利呈现高度无限制的增殖,骨髓造血功能紊乱或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病症:贫血、出血、白细胞过高或减低、血小板减少现象,如果血癌组织沉着于某一器官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病变使肝脾淋巴结肿大,堆积其他部位出现相应证候。

    认清白血病病毒是在湿热环境中增殖的,治疗上采用燥其湿、清其热、解其毒、补其虚“正清源、还其境”的治疗法则。

    体内环境改变造成毒菌增殖不利再加用以毒攻毒消灭毒菌,湿祛,免疫功能恢复,吞噬细胞功能加强,血癌细胞逐渐消失而达治愈之目的。

    作者单位: 052460 河北无极,石家庄智魁中医血液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袁建章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