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10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比较报告如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90例,腹膜炎病史2例,无典型病史8例。听诊肠鸣音亢进,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个肠袢气液平面。...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10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8~76岁,平均44岁。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 24例,年龄7~78岁,平均42.5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90例,腹膜炎病史2例,无典型病史8例。96例均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个肠袢气液平面。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治疗[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自拟“消腹汤”内服。组方: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另包),桃仁10g,赤芍10g,炒莱菔子15g,乌药10g,木香10g,川厚朴15g,1天1剂,用水400ml,煎成200ml药液,每次100ml经胃管注入。注入前先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使上消化道处于空虚状态,芒硝5 g加入100ml药液混匀,药液注入后夹胃管2h左右,每天2次,老年人、体弱者及儿童药量酌量减少。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治疗5天腹痛、腹胀消失,恢复排气,排便,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有效:治疗5天腹痛消失,有轻度腹胀,症状缓解,但进食后腹胀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肛门仍有排气排便,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或轻度肠管胀气扩张,再治疗3天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无效:治疗5天症状、体征无减轻甚或加重,腹部X线检查有明显气液平面及肠管胀气扩张,再治疗3天仍未好转而中转手术。

    2.2 治疗结果 对照组50例中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有效率72%,无效10例中转手术,选择探察切口或原手术切口进入腹,行粘连松解或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后继续预防肠梗阻治疗10例,中转手术率28%。中西医结合组50例中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2%,无效4例中转手术。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腹部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多见,约占各类肠梗阻的40%左右[2]。在临床治疗时要注意鉴别其性质,如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手术,单纯性肠梗阻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范畴,中医认为六腑为“传化之腑”。气血瘀滞,寒邪瘀闭,湿邪中阻,饮食不当等均影响六腑之功能。六腑不通则出现痛、吐、胀、闭四大症状。因“闭”与“瘀”是病变的本质所在,故以通腹排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则。自拟“消腹汤”中川厚朴、木香、乌药、炒莱菔子行气止痛,除胀满,赤芍、桃仁破血逐瘀,润燥滑肠,芒硝泻热导滞,润燥,软坚,通便,生大黄苦寒泻下,破瘀散结,通里攻下,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结合非手术常规治疗,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中转手术治疗率明显下降,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陈茂惠,殷发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1):8.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74-1075.

   作者单位: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刘涛,缑美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