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气脏兼调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肺源性心脏的中医病机是肺病日久,波及五脏,并产生水饮、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治疗上采用气脏兼调法以恢复五脏气机,清除病理产物,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气脏兼调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发展的严重后果,属于常见病,但往往威胁生命,特别是在医疗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肺源性心脏的中医病机是肺病日久,波及五脏,并产生水饮、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治疗上采用气脏兼调法以恢复五脏气机,清除病理产物,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气脏兼调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发展的严重后果,属于常见病,但往往威胁生命,特别是在医疗水平落后和经济困难人群中,因为难以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常成为致命杀手。

    肺心病大体相当于中医肺胀范畴,是肺系疾病的终末阶段。证候复杂,虚实相兼,波及五脏,治疗棘手,病情迁延,变证蜂起。

    我们在临床中认为肺心病的病机上首先是肺病日久,连及五脏。由于肺主气功能失司,宣降失调,影响肝气升发,肝失调达;肺失宣肃阻碍脾运,脾失运化;肺病日久及肾,肾失摄纳;肺主气不利,无力推动,心血瘀阻,从而由肺连及五脏,以致五脏整体气机失调。在五脏功能失调基础上,又产生了病理产物。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肾主水不利,以致水液运化失常,水饮内停;肺不宣发,脾不散精,津液不布,聚液生痰,痰浊中阻;心血不畅,肝失调达,血液运行封藏失统,瘀血阻滞,以致水饮、痰浊、瘀血内阻为患[1]。上述因素又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肺病影响五脏,五脏功能失调又加剧肺脏疾病;五脏功能失调产生了病理产物痰水血瘀,痰水血瘀又加重了五脏功能失调,以致虚实互杂,症见多端,治疗困难。病难速已。所以笔者归纳肺心病基本病机是:气机失调,浊邪内阻。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55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多年,肺心病史10多年,未系统治疗,近2日因受风寒加重。来诊时见:咳喘气促,不得平卧,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发热恶寒,吐泡沫稀痰,颜面下肢浮肿,T 37.6℃,P 87次/min R 28次/min,BP 140/90mmHg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10次/min,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腹胀大,肝于肋下3cm,中等硬度,移动性浊音阳性,舌苔白腻,脉结细。心电图:心房纤颤,右房肥大,胸片:双肺纹理粗乱,双下肺可见点片状阴影。诊断:中医:肺胀(外寒内饮,心肾两虚);西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心力衰竭3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因其经济问题,其选择中医治疗。先急祛邪,散寒化饮,宣肺平喘。药用生麻黄10g,桂枝10g,细辛6g,生黄芪30g,清半夏10g,生姜3片,杏仁12g,葶苈子15g,桔梗10g,厚朴12g,车前子15g,炙甘草6g,5剂后,喘咳明显减轻,不发热恶寒,可以平卧,浮肿减轻,心律不齐,心率88次/min,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病情好转,外邪已清,下一步治疗气脏兼调宣畅气机,化痰利水祛瘀。苏子15g,陈皮15g,法夏15g,厚朴12g,桔梗10g,香附10g,沉香6g,丹皮12g,泽泻15g,车前子15g,生黄芪20g,五味子10g,茯苓15g,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6g,上方中桔梗宣肺气,香附调肝气,沉香纳肾气,陈皮、厚朴运脾气,生黄芪、党参补气,五味子敛气,宣通摄补共用以恢复气机正常功能。苏子降气化痰使邪散于上,半夏、陈皮燥脾化湿,使邪消于中,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使邪出于下。丹皮活血化瘀,配合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共消痰浊瘀血,全方共奏运畅气机,达邪外出之功,功补兼施,扶正祛邪。进8剂后,患者咳喘明显减轻,夜卧平稳,浮肿消退,双肺可闻及少量干啰音,肝于肋下1cm,心率80次/min, R 20次/min,P 75次/min。此后上方去厚朴加山萸15g,熟地20g,共为细末,每服10g病日2次,1个月后,患者无明显喘咳,夜卧平稳,日常活动不受限,随访1年情况稳定。

    2  讨论

    针以肺心病的病机,笔者在临床中总结出“气脏兼调法”治疗肺心病,取得较好效果。尽管肺心病病机复杂,但主要在于气机失调,治疗上以调气机为主。而调气机又以恢复五脏气机为基础,宣通肺气,舒畅肝气,收纳肾气,健运脾气,推行心气,并且补益诸脏之气。使气滞得畅,气散得收,气逆得顺,气陷得升,气虚得补,恢复气机正常功能。此同时对病理产物进行清除,祛湿、化痰、活血。诸法配合使气机恢复,邪气得清,最终改善病情[2]。

    临床应用中由于肺心病病情迁延,疗程较长,用药尽量选用性味平和之品,勿过寒过热,勿过腻过燥,五味勿过太偏,以免在长时间用药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笔者多选用如桔梗、香附、陈皮、佛手、苏子、沉香、丹皮、赤芍、茯苓、泽泻、瓜蒌、半夏、黄芪、党参、桑白皮等。病情较重时进煎剂,以图速效,病情稳定后改成丸或散剂坚持服有一定疗程,以稳固疗效。值得一提的是:在急性期肺心病发作常常伴有外邪,这时外邪往往是引起病情急剧恶化的元凶,一定要立即祛邪。此时虽正气极虚亦应祛邪为主,用药急攻,不可过于顾虑正虚而畏首畏尾,不敢大胆攻邪,一旦稍有迟缓,邪气害正,疲极之气立即一溃而败,无法收拾。笔者于此时均用大剂峻猛祛邪药攻邪,如生麻黄、生石膏、桂枝、细辛、葶苈子、黄芩、白果、知母等。护正气只选用生黄芪一味大剂入药。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小斌,陈书存.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63例.陕西中医杂志,2005,(7):12-13.

2 孙春霞.升补中气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体会.中医杂志,2007,(3):167-168.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102488 北京,北京房山区中医院

作者: 刘红江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