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2期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针刺超短波周围性面瘫笔者自2002年以来,对68例面瘫患者采取传统中医针刺并配合理疗的超短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2治疗方法1。1针刺疗法嘱患者平卧位于治疗床上,取患侧地仓透颊车,太阳、阳白、翳风、牵正、下关、颧髎、迎香、水沟、风池等穴。在病程的早期治疗时,每次取穴不宜太多,上述穴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针刺 超短波 周围性面瘫

  笔者自2002年以来,对68例面瘫患者采取传统中医针刺并配合理疗的超短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左侧面瘫40例,右侧面瘫28例;18~25岁20例,26~35岁35例,36~45岁10例,46岁以上者3例;病程5天以内者55例,5~10天者10例,>10天者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疗法  嘱患者平卧位于治疗床上,取患侧地仓透颊车,太阳、阳白、翳风、牵正、下关、颧髎、迎香、水沟、风池等穴。在病程的早期治疗时,每次取穴不宜太多,上述穴位交替进行,且针刺手法宜轻微,进针宜浅;远端取合谷、太冲、列缺,可做较强刺激;在病程中、后期时手法可略强些,针刺的同时,选太阳、下关、颊车任一穴位艾灸。每次针刺30min,艾灸20min,1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1.2.2  超短波疗法  嘱病人侧卧位于治疗床上,患侧紧贴在超短波治疗仪的一个电容极板上,并同时也将耳根后紧贴在电容极板上;另一个电容极板可以置放于患者的腰背部。在病程的早期采用无热量即输出量在50mA以下;在病程的中、后期时可采用温热量即输出量在70~80mA,以病人患部感觉到有温热感为宜。早期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中期和后期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1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正常,额纹对称,两眉平齐,眼裂正常,眼睑闭合完全自如,口角不歪斜,鼓腮无漏气;好转:面部临床症状明显消失,面部表情肌基本恢复正常,额纹基本对称,两眉基本平齐,眼裂及眼睑的闭合基本正常,口角略微歪斜,鼓腮时微感漏气;无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2.2  疗效分析  经1~3个疗程治疗,按面瘫的疗效标准,痊愈60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以后,导致面神经受损,神经发生炎性改变,缺血水肿,甚至出现面神经变性等变化,引起面部周围肌肉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支配现象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则认为多是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由于面瘫往往发病急骤,多数患者在不经意中就出现了口眼歪斜,面部麻木,耳后疼痛等一系列面瘫症状。该病的发展过程与许多疾病一样,都存在着一个急性进展阶段,即为疾病的早期。许多面瘫患者都是在此期就诊。在早期时,面神经损伤及功能失调的程度,周围肌肉组织失神经支配的程度都处于由轻到重快速发展的过程。如果在早期能够及早的给予正确的治疗则会使病情早日痊愈,解除病人的痛苦。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十分注重早期的治疗。在早期及早的给予轻微的针刺疗法,不但不伤正气,反而能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和气血,濡养面部筋肉,使患侧面肌得以正常活动[1]。超短波无热量的治疗,能够对血管的舒缩功能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以改善病灶处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炎症渗出物得以吸收,使局部组织兴奋性降低而减少渗出液,局部环境改变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均能使炎症好转,从而减缓和抑制疾病的发展趋势,尽快地达到面瘫康复的目的[2]。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告诫病人多注意休息,要注重患部的保暖,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

【参考文献】
  1 杨光,张智花,杨家贵.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中国针灸,2005,8:555.

2 郭万学.理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3.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635000 四川达州,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欧阳莉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