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年第4卷第4期

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结论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用一次性浮针向腰部按压点进针,针与皮肤呈15°~30°,沿皮下推进,行扫散动作2~3 min,到患者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结果 治愈115例,好转95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  浮针疗法;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8例病例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116例,女10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5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218例中大部分为突然发病,典型的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痛,病程3~7天;有腰部外伤者122例,慢性劳损或受寒湿者86例,无明显诱因者10例。检查可见腰部定向活动有一定受限,腰椎旁压痛,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或核磁共振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排除腰椎结核、腰椎滑脱症、马尾肿瘤

    1.3  治疗方法

    1.3.1  进针定位  取腰部疼痛按压点旁开6~10 cm处为进针点。如若腰部疼痛消失,而放射疼痛存在时,再从大腿后侧膀胱经上向腰部方向进针。

    1.3.2  操作方法  在进针处用碘伏消毒,用一次性浮针横向腰部按压点进针,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30°左右进入,一般进入5 mm略达肌层即可,进针后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然后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摆动,进行扫散动作,一般为2~3 min,到患者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然后取出针芯,用胶布贴敷软套管留针2~3天,3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1.3.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卧硬板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注意腰部保暖,进针部位保持干燥。

    2  结果

    治愈(腰腿痛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115例,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95例,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8例,总有效率为96.3%。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可见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反复发生腰腿痛为基本症状。急性发作时疼痛比较剧烈,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咳嗽或用力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可减轻。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外伤、闪挫引起纤维破裂。髓核冲破纤维环向侧后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及外伤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症状多为腰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所致,多浮居于足太阳膀胱经。

    浮针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原理,使用浮针针具在疼痛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特定部位行针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达到疏通经络、镇痛的作用。近几年临床实践证明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