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西药配合辨证论治小儿慢性腹泻47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西药。小儿。慢性腹泻腹泻是儿科多发病,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迁延难愈,易合并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单用西药疗效差。笔者近年在使用西药同时配合辨证论治小儿慢性腹泻47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西药;辨证论治;小儿;慢性腹泻

 腹泻是儿科多发病,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迁延难愈,易合并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单用西药疗效差。笔者近年在使用西药同时配合辨证论治小儿慢性腹泻47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均系2003年6月-2009年4月本院儿科住院患者,均来自农村地区。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2.75岁。病程2~5个月,均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未愈。大便次数每日5~20次不等,合并轻度脱水37例,中度脱水6例,重度脱水4例,其中等渗性脱水39例,低渗性脱水8例,低血钾(血K+<3.5mmol/L)10例,低血钙(血清Ca2+<2.1mmol/L)13例。大便常规化验,大便培养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并排除因牛奶过敏导致的腹泻。合并轻度营养不良(0.4cm<腹壁皮褶厚度<0.8cm)12例,腹泻病程2~3个月。中度营养不良(0<腹壁皮褶厚度<0.4cm)35例,病程2.5~5个月。辨证分型属脾气虚17例(表现为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指纹淡);脾肾阳虚30例(表现为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其中偏脾阳虚者21例(大便清稀,或见脱肛,面色白光白);偏肾阳虚者9例(大便清冷,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凉肢冷,精神萎靡)。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重度脱水者先给予2:1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20ml/kg,在30min内推注,然后再静点3:2:1液100ml/(kg·d), 其中半量于10h左右输入,其他于14h左右滴入。患儿排尿后常规静脉点滴10%氯化钾,浓度为0.2%。等渗性脱水给予3:2:1液,低渗脱水给予4:3:2液,轻度脱水给予50ml/(kg·d),中度脱水者给予75ml/(kg·d)。低血钙低血镁者补充钙、镁。血钾过低者另给予氯化钾片300~400mg/(kg·d)口服,直至复查血钾正常。轻度营养不良由于小儿的消化功能及对食物的耐受力接近正常,可基本维持原膳食不变。中度营养不良小儿其消化功能及食物耐受力均差,食欲亦低下,应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如已断奶者应给予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脾气虚泻采用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苍术8g,白茯苓10g, 炙甘草5g, 淮山药10g, 白扁豆10g,炒薏苡仁8g, 莲子肉8g, 缩砂仁5g,(后下)桔梗5g, 每日1剂,水煎频服。脾肾阳虚泻治用温脾肾,固涩止泻。偏脾阳虚泻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淡附片6(先煎1h),干姜6g, 党参10g,炒白术8g, 炙甘草4g, 诃子肉5g, 乌梅肉10g, 石榴皮6g, 每日1剂,水煎频服。偏肾阳虚泻用上方加四神丸双补脾肾之阳:肉豆蔻5g, 补骨脂8g, 五味子6g, 吴茱萸5g, 脱肛者加炙黄芪10g, 升麻5g。上述各证型如遇外感减去诃子肉、乌梅肉、石榴皮、五味子等收涩药,加服桂枝汤:桂枝6g, 白芍药6g, 生姜6g, 大枣3枚(原各方均含有炙甘草)。中病即止。脾肾阳虚纠正后改服参苓白术散直至腹泻停止,并巩固1周。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

  2 结果

  服药1个疗程治愈(腹泻止,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纠正,食欲正常)16例,其中脾气虚泻10例,偏脾阳虚泻4例,偏肾阳虚泻2例。好转(腹泻好转,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食欲好转)24例,其中脾气虚泻6例,偏脾阳虚泻14例,偏肾阳虚泻4例。无效(腹泻症状与体征基本同前)7例,总有效率为85.1%。

  3 讨论

  小儿素体脾虚,或久病迁延不愈,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形成脾虚泄泻。亦有暴泻实证,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如风寒、湿热外邪虽解而脾胃损伤,转成脾虚泄泻。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阳气不足,脾失温煦,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肠间,而致澄澈清冷,洞泻而下的脾肾阳虚泻。故脾肾阳虚泻较脾虚泻为重。

  慢性腹泻迁延难愈与下述因素密切相关:(1)由于合并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招致反复呼吸道感染,使腹泻加重并迁延,持续腹泻又使营养不良恶化,使抵抗力更差。(2)喂养不当,频繁更换食物品种,患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和厌食,加重腹泻。(3)慢性腹泻患儿脾肾虚损较甚,易夹外感与消化不良,导致虚实夹杂,治疗时间长。但家长求速效,见有反复,不能守方。故本病在坚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或温脾肾,固涩止泻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谨防外感,如遇外感应及早加用桂枝汤治疗。(2)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忌口,但饮食应以易消化吸收为原则。对营养不良较重的腹泻患儿添加饮食应循序渐进。(3)告诫家属坚持守方治疗,见有反复及时复诊,水电解质紊乱明显者及时给予纠正。

  

作者: 洪旭平,詹雪梅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