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

中医丸药分型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6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腰椎间盘脱出症。丸药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因外伤、劳损、久坐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腰椎纤维髓核脱出压迫神经,影响腰椎的稳定性而引起的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骨科疾病,临床上各种疗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自2001年3月-2011年1月采用中药丸药按症分型内服治疗该病6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2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腰椎间盘脱出症;分型;丸药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因外伤、劳损、久坐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腰椎纤维髓核脱出压迫神经,影响腰椎的稳定性而引起的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骨科疾病,临床上各种疗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自2001年3月-2011年1月采用中药丸药按症分型内服治疗该病6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病人,其中男46例,女22例;30岁以下6例,31~40岁18例,41~50岁20例,51~60岁 17例,61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46岁。均经X线、CT或MRI确诊,并排除有较为严重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能坚持服药者,其表现主要为腰痛、腿麻、腿痛连于股膝甚至于脚跟,直抬腿受限。时间较长者伴有肌肉萎缩,无力,不能行走或跛行,感觉减退等。

  2 治疗方法

  将本病分为肾精不足,督脉空虚型和气血瘀滞,劳损络脉二型。肾精不足型,表现为腰痛连于腿膝,酸软乏力,口干咽燥,头昏健忘,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用自拟益精壮督方。气血瘀滞型表现为腰膝疼痛,拘急,屈伸困难,或遇寒加重,舌淡苔暗紫,舌下脉络瘀滞,脉涩细等症状,用自拟活血通络四物汤,均制成小蜜丸。每服10g,每天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可连服1~3个疗程。药物组成:益精壮督方由酒当归、炙黄芪、甲珠、杜仲、桑葚子、桑寄生、制马钱子、白芍、炙甘草、木瓜、狗脊、田七、鸡血藤、玄胡、龟板、枣皮、牡蛎、全虫、枸杞子、白芥子组成。方中龟板、枣皮、枸杞、桑葚益肾精,滋肾阴,壮骨髓为主药,当归、白芍、田七、黄芪、鸡血藤益气活血化瘀为臣,佐以甲珠、制马钱、木瓜、玄胡、牡蛎、白芥子通络止痛,杜仲、桑寄生、狗脊为引经药,甘草调和药性。活血通络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赤芍、血竭、路路通、马钱子、杜仲、桑寄生、土鳖、黄 芪、鹿角霜、田七、乌梢蛇、狗脊、地龙、鸡血藤、补骨脂、玄胡、制草乌、甘草、红花组成。方中四物养血活血为主药,鸡血藤、黄芪、田七、乌梢蛇、红花理肌通络为臣药,佐以血竭、马钱子、土鳖、鹿角霜、地龙、补骨脂、制草乌温肾活血,路路通、杜仲、桑寄生,狗脊引经,甘草调和诸药。

  3 治疗结果

  68例病人中肾精不足型45例,血瘀劳损型23例,参照卫生部1997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第一组临床治愈36例,显效6例,无效3例;第二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3例,无效2例,两组综合总有效率92.6%。

  4 典型病例

  (1)患者,女,40岁,因腰痛连于右侧后腿疼痛20余天就诊,因过度劳累2个月后腰部及右腿疼痛拘急,麻木,行走困难于20天前去三峡医院CT检查有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间盘向右后侧脱出,在外院行理疗,口服中医药物20余天症状未能缓解,而来我科就诊,患者由家属背负而来,查右腿抬高试验(+),动则疼痛拘急,麻木,脉象细涩,舌质暗,舌下络脉瘀滞,诊为血瘀劳损型,给予丸药活血通络四物汤一料,服药到12天后疼痛及麻木减轻,能独自行走,一疗程后病情基本缓解,继跟二料,现体力劳力已恢复以前,在外打工。(2)患者,女,62岁,家有鱼塘,每天割草背草养鱼已数年,半年前逐渐出现腰腿酸痛,休息可减轻,1个月以前起休息不能减轻,以至起床都要人拉扶,遂去第四人民医院MRI有腰椎第四到五和腰五骶一间盘脱出,并硬膜受压,第一至五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在一老中医处服药中药煎剂20余剂,并按摩针灸病情无明显缓解,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患者双腿均酸软,疼痛,乏力,麻木,左侧为甚,已卧床10余天,脉象细数,食欲差,口干咽燥,夜晚尤甚,五心烦热,舌质红无苔,诊为肾精不足督脉空虚,阴分不足型,用益肾壮督方加味,用药1周即有明显效果,20天后能下地行走,共用药三料,现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嘱暂时不要重体力劳动,休息半年,继服药治疗。

  5 讨论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于椎间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承受着脊柱纵轴的挤压力和牵拉力,随着年龄的增大,髓核水分减少,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日久与神经根及硬膜发生粘连,神经根受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病人,除了有血瘀的表现外,更主要有脏腑机能不足的表现,其中医分型多数为肾精不足督脉空虚型;外因为长期体力劳动过度,或姿势不当,弯腰搬重物,或突然臀部着地跌倒等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的症状,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急性损伤,主要以血瘀,筋脉不舒表现为主,中医分型多为气滞血瘀,劳损络脉型。本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前者适用于髓核突出巨大,有马尾受压表现者,多数手术效果并不理想。而非手术疗法有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法、针灸、理疗、小针刀及封闭疗法等,临床上观察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且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些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辨证取丸药缓图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很大程度地验证了祖国医学的博大与精深,与其他医学疗法有可比性和优越性,通过中药激发自身的修复功能,免疫调节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神经的压迫,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从而恢复脊椎的功能,是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且丸药缓服,方便,经济,副作用小,疗效稳定持久。综上所述,本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十分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 张天军作者单位:404066 重庆,重庆万州高梁中心卫生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