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1年第7卷第2期

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坐骨结节滑囊炎。针灸疗法。超短波疗法2009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针灸及超短波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4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就诊的坐骨结节滑囊炎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7~72岁,无坐骨结及周围软组织器质性病变及感染的患者,病程15天~6个月,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坐骨结节滑囊炎;针灸疗法;超短波疗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针灸及超短波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4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6月就诊的坐骨结节滑囊炎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7~72岁,无坐骨结及周围软组织器质性病变及感染的患者,病程15天~6个月,患者均有坐骨结节滑囊处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2 诊断依据

  (1)病史:有长期坐着工作史,臀部坐骨结节处疼痛不适感史,部分患者有向患侧下肢放射痛的感觉;(2)压痛点:臀部坐骨结节处,疼痛部位仔细确诊可扪及边缘较清晰的椭圆形肿块与坐骨结节粘连在一起,压之疼痛;(3)屈膝屈髋动作时,坐骨结节处疼痛;(4)X线检查提示坐骨结节无骨性病变。

  3 治疗方法

  3.1 针灸疗法

  患者俯卧位,(1)在坐骨结节疼痛处垂直皮肤刺入普通针灸针,至坐骨结节骨面,稍退针,并上下提插捻转9次,纵向摇摆针尾9次,横向摇摆针尾9次,留针20min。(2)以坐骨结节疼痛处为中心,在四周对斜刺四针,至坐骨结节骨面,稍退针,并上下提插捻转9次,留针20min。(3)取患侧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昆仑穴留针20min。行针手法每5天1次;留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灸结束时,按揉弹拨坐骨结节疼痛处,被动屈伸髋关关节9次。

  3.2 超短波疗法

  患者俯卧位, 在坐骨结节疼痛处行超短波疗法20min。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坐骨结节疼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有效: 坐骨结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坐位时仍稍有不适;无效: 坐骨结节疼痛症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4.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42例,经10次治疗,临床治愈率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36例,占85.7%;有效4例,占9.5%;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95.2%。

  5 讨论

  坐骨结节滑囊炎一般认为因反复劳损摩擦所致,坐骨结节滑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变性及增生性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因素、风寒湿侵袭、解剖学因素、臀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从病理变化上发病与长期过久地坐位工作及臀部脂肪组织缺失有关,特别是体质较瘦弱者。由于坐骨结节滑囊长期被压迫和摩擦,囊壁渐渐增厚或纤维化而引起症状。 因剧烈活动髋关节使附着在坐骨结节上的肌腱损伤,从而牵拉损伤滑囊或肌腱损伤处的瘢痕刺激周围滑囊所致。目前对坐骨结节滑囊炎的临床治疗常采用针灸、针刀、推拿、理疗、手术等治疗方法,笔者通过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首先,通过在坐骨结节疼痛处垂直皮肤刺入普通针灸针,并上下提插捻转,纵向横向摇摆针尾,其生物物理学效应[1]:通过机械刺激,直接将粘连、挛缩、瘢痕组织切开、松解、修复。生物化学效应[2]:针刺引起中缝核区5-HT能神经元的代谢加快,机能增强是针刺镇痛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3],祖国医学认为,穴位乃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它外络肢节,内属脏腑,是人体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位置。穴位作为一个感受装置,在针刺作用下,通过相应的神经通路,引起各种相应的机能活动;同时穴位又作为一个效应装置,在神经、体液或内脏活动影响下,表现出某些机能或理化特性,即经穴-脏腑相关性。祖国医学又认为“不通则痛”,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则疼痛。膀胱经通过坐骨结节,因此,取患侧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昆仑、阿是穴等膀胱经穴留针,以促进膀胱经气血运行,通则不痛。超短波疗法,是一种应用波长为10~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于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方法,生物物理学特征[4]:作用于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基本因素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首先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改善神经营养和神经功能状态,使炎症组织的兴奋性降低,阻断或减低了病理性冲动的恶性循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过程改善。炎症组织中钾离子减少,钙离子增加,加上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强,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有利于炎症消除,并促进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吸收,即所谓脱水作用,从而使坐骨结节滑囊炎消退。 本组总有效率95.2%,说明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序利.针刀疗法在疼痛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山东省疼痛临床研究中心,2005:6.

  2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生化组. 中枢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12.

  3 刘红菊.针感与针刺效应机理探讨.中国针灸,2002,1(1):27-30.

  4 服部一郎(著),周天健(译).康复技术全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26-127.

  

作者: 汤治黎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涿州,东方地球物理勘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