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期临床医学

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在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防止胆道损伤两方面的作用。方法从1989~2002年我科共施行胆道探查术365例,全部病人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检查,并结合运用常规胆道取石方法。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以及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为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胆道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在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防止胆道损伤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从1989~2002年我科共施行胆道探查术365例,全部病人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检查,并结合运用常规胆道取石方法。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以及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率。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为2.3%,与传统的胆道探查取石方法相比明显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率(P<0.01),差异有显著性。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胆道损伤。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能明显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及术中胆道损伤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65例,男:女=2:3,年龄24~81岁,中位年龄46岁。术前检查包括:B超、CT、ERCP、MRI、PTC等。术前诊断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肿瘤、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胆总管下端狭窄、肝内胆管狭窄、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等。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切开胆总管后首先使用Olymˉpus10纤维胆道镜检查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下端,明确胆道解剖情况、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然后使用取石篮、活检钳及传统的取石钳、刮匙、导尿管、探条等进行取石、活检、冲  洗等。之后再用胆道镜复检,并同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 结果

365例病人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肝内外胆道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结石306例,胆总管下段壶腹部肿瘤23例,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18例,高位胆管癌7例,慢性胆管炎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2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2例,所有病人术中均未发生胆道损伤。306例肝内、肝外及肝内合并肝外胆道结石的病例经手术后胆道造影,B超和(或)胆道镜检查,证实结石取净299例,残余结石7例,残余结石发生率为2.3%。本组病例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2.3%,与文献报道的传统胆道探查取石方法之残余结石发生率80% [1] 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P<0.01。3 讨论胆道探查术是治疗胆道疾患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的胆道探查术存在着许多缺点,如胆道残余结石率高,虽经多次手术,仍难以取净结石,并时有胆道损伤的发生。术中纤维胆道镜克服了上述缺点。

3.1 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配合常规器械取石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 胆道结石,特别是肝内胆道结石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采用传统的胆道器械取石,残余结石率可高达80% [1] ,而术中胆道镜的运用可使残余结石率降至0.8%~2.0% [1] ,其原因为:(1)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可以明确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及胆道的解剖情况,而且可以反复使用直到取净为止;(2)对于嵌顿于胆总管下端及肝内胆管内的结石,可在胆道镜直视下采用取石篮取石,并配合使用冲水管及常规器械协助取石;(3)胆道镜可以进入二级肝管及扩张的三级肝管 [2]

3.2 术中使用胆道镜检查,可以降低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胆道探查术中最常损伤胆总管下段,特别是下段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以及结石嵌顿狭窄时。常见为胆道粘 膜损伤出血,胆道壁穿破形成假道进入十二指肠或后腹膜腔。王建平等报道因胆道探查中使用Backer氏探条探查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病例4例 [3] 。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可以首先明确胆道内病变性质及胆道有无解剖变异,以及在直视下操作避免了传统探查术的盲目性,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本组病人均未发生胆道损伤。

总之,胆道探查术常规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并可预防术中胆道损伤。然而,目前的纤维胆道镜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其不能达到二级以上肝管,胆总管下段嵌顿较紧之结石难于取出等。

参考文献

1 赵竞生,王竹平.纤维胆道镜在肝胆外科运用的体会.中国内镜杂志,1996,2(2):6.

2 方善得,曹绣虎.胆道外科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8.

3 王建平.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1):8.

作者单位:1650022昆明医学院研究生部

2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作者: 徐敬 陈向阳 王 帆 2005-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