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8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来源:INTERNET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WHO抽样调查,发病率占5%[1]。抗抑郁剂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过量的危险性和一定的禁忌证。自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以来,既扩大、增进了疗效,减低了副作用,又在实验研究、辨证施治、适应证、治疗机制上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如下概述。1病因病理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WHO抽样调查,发病率占5% [1]  。抗抑郁剂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过量的危险性和一定的禁忌证。自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以来,既扩大、增进了疗效,减低了副作用,又在实验研究、辨证施治、适应证、治疗机制上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如下概述。

  1 病因病理的实验研究

    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症范畴,《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中医认为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证实这一点。康冰 [2]  对53例抑郁症患者根据中国中西医学会制定的情感性障碍抑郁相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进行了辨证分型,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查其PRL(催乳素)、T 3 (三碘甲腺原氨酸)、T 4 (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素);E 2 (雌二醇)、T(睾丸酮)和DST(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发现TSH降低者,DST阳性者集中分布于心脾两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由此推测该两型的中医病理改变,可能与HPT和HPA异常改变有关。这与“肾阳虚”存在的ACTH反应延迟和HPA功能低下的理论相悖,是否是情感性障碍“阳气虚”的特征,需进一步研究。此外,男性脾肾阳虚型T均值、心脾两虚型E 2 均值、女性脾肾阳虚型E 2 均值都明显降低,提示情感障碍抑郁相的“阳气虚症”还存在性激素的改变。周东丰研究抑郁症动物模型季节性发病机制发现可能是在环苷酸生理节律减低基础上,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等脑内活性物质季节节律紊乱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五脏调控系统功能不能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表现。而五脏调控系统的调控机制是以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导的,以各种信使分子为中介的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整合,是机体内外环境协调、适应的综合表现。童建明等对30例抑郁症患者按舌淡红、舌体大或有齿印、苔白或腻;舌质淡嫩、苔白或滑润;舌红苔白腻;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黑)腻;舌红苔薄白;舌红无苔或少苔六类舌象分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量表因子分比较各舌象组间的抑郁症状,发现在舌淡红、舌体大或有齿印、苔白或腻组中的抑郁症状均分有普遍增高的倾向,提示该组患者病情偏重,该组舌象在整体样本中出现率最高(53.3%),与其他舌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合临床医师所作的辨证分型归纳(虚实症例之比为21:9,P<0.05),则可认为抑郁症的病理中心应在脾胃。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气机升降障碍有关。陈结文 [3]  对脾虚症的研究也证实脾虚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系统处于平衡失调状态,从而表现多系统、多功能障碍,内脏功能普遍低下和对刺激反应迟钝的状态,而这些恰好多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雍履平认为 [4]  抑郁症虽然与“气运乘和之五郁”以及“气血痰食湿热”之六郁同可表现出情志郁的症状,但是在病机上却有不同。抑郁症的神虚表现为元神虚和五脏神虚两个方面,元神为脑所藏,统领五脏神,在外表现人体的感觉、知觉和行为,在内体现人的意识、意志和思维。

    2 单方与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对抑郁症治疗从单方到辨证施治以及中西药合用,文献从传统主观性逐步向客观性方面转化,从注重泥古回顾性研究到前瞻性,双盲对照性的科研设计,以及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辨证分型以及西医量表检查的客观指标介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施炳元 [2]  认为抑郁症的病状均属于郁症。如出现一系列肾阳不足证时,其病因为“因肾病致郁”,在治疗上应使用温肾助阳为主的药物;当出现一系列肝气郁滞证时,其病因为“因肝病致郁”。在治疗上应用疏肝解郁为主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症状最重、病期最长的病人,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李清福根据急性抑郁症、慢性抑郁症、轻型抑郁症、重型抑郁症的表现按辨证施治的方法,制定了解郁一号、解郁二号、解郁三号、解郁四号方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刘正学报道52例抑郁症按中医辨证以肝郁气滞、血瘀为主症,或伴有脾虚,或伴有痰湿,或伴有郁热征象。用中药复方汤治疗4~6周达临床治愈者4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者6例。杨培泉应用百枣解郁汤治疗4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结果痊愈11例,显进18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为97.5%。解克平以符合CCMD-2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情感性障碍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分型治疗:(1)肝郁脾虚型,方用逍遥散加减;(2)肝血瘀滞型,方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3)心脾两虚,归脾汤加减;(4)脾肾阳虚可用右归丸加减。治疗结果:痊愈46例,显进8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63%,以肝郁脾虚效果最好。李禄斌采用中药合并抗抑郁症对照观察疗效结果,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苏州、杭州、天津、沈阳、南昌五市协作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30例诊断标准以CCMD-2及中西医结合抑郁症的辨证分型,用HAMD抑郁量表和纽卡斯尔抑郁诊断量表副反应量表,病人随机入两组,中西医结合组(甲组),单纯西药组(乙组),每周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以减分率为疗效标准,其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西药应用量差异有显著性,副反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所以合并中药后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又减少西药量及减少副反应。两组疗效相同,血药水平达到了有效浓度,说明合并中药后可提高CLO的有效药物吸收,而对其副反应并无增值作用,这可能与中药能双相调整机体稳态有关。赵安全等应用舒血宁治疗老年性抑郁症16例符合CCMD-Ⅱ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继发性抑郁诊断标准,年龄在50岁以下合并躯体疾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6分,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组和马普替林组采用双盲对照,治疗前中后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并指导病人做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疗效及甲皱微循环观察。疗效:舒血宁组痊愈4例,无效1例;马普替林组痊愈4例,显效2例。甲皱微循环显示舒血宁能改善血液粘度和流动性,对脑功能有改善作用。刘维等通过对岐黄舒郁方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和法治疗抑郁症进行了初步探讨,岐黄舒郁方能降低抑郁症患者量表分数,使患者临床现象学记录显著改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由阳转阴,临床显效率达76.5%,且无副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岐黄舒郁方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具有良好调节作用,它能使中枢耗竭的NE、DA与HT含量回升至正常水平,并对HPA轴具良性调节作用,其效果与三环类抗抑郁剂阿米替林相持平。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电针治疗抑郁症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阶段,分组病例明确标准设计对照组,量表应用;继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第三阶段的重复验证临床疗效阶段逐步完善 [5]  。杨秀娟 [6]  针刺奇经穴,取神庭、百会、大椎、身柱、膻中、巨阙、阳维、风池、内关等为主穴用电针治疗抑郁症20例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0%,与阿米替林组21例的疗效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HAMD量表观察,两组均可使“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精神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几个因子均值明显降低,电针组对“焦虑躯体化”因子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罗和春及九省市电针治疗 抑郁症协作组共完成241例抑郁症疗效研究,采用电针百会、印堂,其中电针组133例。痊愈、显进占75.2%。阿米替林组,痊愈、显进率占75.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因子分析证明,电针治疗焦虑躯体化症候群、认知障碍症候群比阿米替林更好,按病种分析,反应性抑郁症电针组比阿米替林疗效好,因此电针治疗适应证比阿米替林更广,此外阿米替林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电针组,中医辨证统计结果,肝郁脾虚型两组疗效近似,而肝胆湿热型与心脾两虚型以电针疗效最佳。

     4 总结

  以上是近十几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回顾与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特别是电针比单纯西药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还待加强,单方辨证施治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

    2 曹幸馀.简明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3 陈结文.发扬中医特色,深入探讨脾虚实质.新中医,1989,21(4):12-14.

    4 雍履平.抑郁症从神虚治疗.中医杂志,1994,35(4):23.

    5 罗和春,库宝善.电针治疗常见精神疾病,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2.

    6 杨秀娟.针刺奇经穴为主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2,(3):36-38.     

  作者单位:063004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

作者: 赵安全 刘海军 2005-7-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