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10期中医中药

对传统中医治病求本中“本”的一种新理解

来源:INTERNET
摘要:在传统中医中,治病求本是贯穿于任何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因此,对治病求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历代医家著述颇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治病求本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病求本思想体系。在现代科学已经成为学术活动主流的今天,我们对治病求本中......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传统中医中,治病求本是贯穿于任何疾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因此,对治病求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历代医家著述颇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治病求本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病求本思想体系。在现代科学已经成为学术活动主流的今天,我们对治病求本中的“本”理应有新的理解,文献 [1~4]  不失为这种新理解的良好开端,但这些讨论仅仅在现代系统观的框架下,对治病求本给出了泛泛的议论,对“本”的内涵并未明确地给出论证。本文也试图本着这种新理解的愿望,探讨一种对“本”内涵的论证。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中医对“本”的各家之说。中医对“本”的认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1 阴阳为本
   
  该说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意为阴阳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疾病也不例外,所以治病要治到根本———阴阳失调上。作为哲学指导,阴阳论有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价值,在科学本身不发达的年代,为了描绘一幅人体及其健康与疾病的总图画需要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这使阴阳论对中医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今天看来,阴阳论并不能指导科学的具体发展方向,对于我们今天讨论“本”的确切含义,帮助不大。

  2 病因为本

  有许多疾病的病因是不清楚的,但这并不影响治病求本的临证实施,更何况中医的七情六欲病因说本身,就不能与现代医学的病因学说相沟通,因此,以病因为本在中医理论的框架内看似合理,却不能与现代科学接轨。

  3 体质为本

  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的病机病症,因此人的体质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 [5]  。现代医学也有体质的概念,也认为不同体质的人患病后,会有不同的病理过程,但不管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对“体质”到底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的表述。

  4 以“证”为本
  
  在中医临证中,“本”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反应病位、病因、病性、病机、症状等疾病的全部情况,而“一个证名的确立,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明确表述,……因此,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6]  。以“证”为本的观点,比较符合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但是,令人尴尬的是某些隐匿性的疾病无证可辨。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临证时关心的并不是“本于阴阳、病因为本、体质为本、以证为本”这样的问题,而是更加关心依据辨证论治所立的方谴的药,用于病人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疗效。如果所达到的效果是,治疗完成后病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异常得以解除,并且这种效果能在不需要维持治疗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时间,就认为这种治疗治到了根本上,也就是“求到了本,治到了本”,这一点亘古不变。因此,探讨中医治病求本的本到底是什么,如果从治本的疗效期望上进行分析,对我们准确理解本的内涵,不失为捷径。现代信息论认为,任何系统的信息输出,都要受到系统内信息储存的严格限制,其实这正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另一种陈述方式。用这种观点分析“治疗完成后病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异常得以解除,并且这种效果能在不需要维持治疗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时间”,结论只能是,治到根本上的治疗,是修正机体内在信息储存的治疗。相应地,治病求本的本,是指的机体内信息储存的非优。
  
  需要注意,这里的信息储存并不仅指DNA储存遗传信息,以及中心法则所涉及的狭隘的领域。现代信息论对信息储存的定义要广泛的多:只要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内,负载信息的物质载体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延滞后,保持信号的形式不发生影响信息识别的变化,就认为实现了信息储存。李潮源进一步认为,生命中的信息储存有三类基本方式:以有形结构为物质载体的静态储存,以波环流实现的动态储存和吸引子对自组织系统组织模式的储存,并且认为DNA储存遗传信息,只是静态储存的一个特例 [7,8]  。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解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现代医学的视野几乎被完全限制在了静态储存范围之内,而中医学由于历史的某些原因,从一开始就未受到有形结构的限制,不自觉地就把视野投向了静态储存之外,其治病求本的求本过程,很有可能就是识别动态储存与吸引子储存的非优。仅从这一点上看,要在现代医学现有的视野内实现中西医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鞠宝兆,张有民.论中医治病求本的系统观.医学与哲学,2001,11:246.

  2 王鹏,欧阳兵.试丛系统论探讨“治病求本”的涵义.福建中医药,2003,1:46-47.

  3 蔡辉,王艳君.把握唯象发展中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6-8.

  4 蔡昭莲.从现代哲学和病因学角度浅论“治病求本”.中医药学刊,2004,2:274.

  5 饶宏孝.“治病求本”探析.浙江中医杂志,1993,1:77.

  6 吴润秋.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探讨.吉林中医药,1984,4:43.

  7 李潮源.信息储存的三种基本方式.中国新医药,2004,1:75-77.

  8 潮源.机体内各种组织化模式组织化信息的储存———吸引子储存.中国新医药,2004,5:82-85.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爨国庆 2005-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