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临床医学

产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分娩方式、地点与产后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中39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剖宫产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高,在院外家庭分娩产后出血预后较医院分娩差。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分娩方式、地点与产后出血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中39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
     结果  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剖宫产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高,在院外家庭分娩产后出血预后较医院分娩差。

     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5)02-0158-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为我国孕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仍居首位,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农村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死亡病例占全国死于产科出血病例的80.0%以上 [1] 。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2年间共收治产后出血39例,现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关于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736人,发生产后出血18人,发生率为2.4%,同期收治院外转入产后出血21人,共有产后出血39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初产妇15人,经产妇24人,双胎2例,有人工流产史25人。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h内30人,产后2h到24h内6人,晚期产后出血3例。诊断标准采用《妇产科学》(第5版)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2 资料分析

    2.1 产后出量 最少为500ml,最多3600ml,输血最多的达2700ml。

    2.2 产后出血的原因

    2.2.1 胎盘因素25例,占64.10%其中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残留17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植入2例。

    2.2.2 子宫收缩乏力7例,占17.95%。

    2.2.3 软产道裂伤6例,占15.38%。其中宫颈、阴道裂伤4例,合并阴道壁血肿1例,剖宫产术中下段切口撕伤1例。2.2.4 凝血功能障碍1例,系死胎引产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出现DIC。

    2.3 失血性休克 共发生21例,其中由院外转入的15例,占71.42%,住院分娩发生的6例,占25.57%。院外发生的休克病例中12例为胎盘粘连、胎盘残留,3例为软产道裂伤。住院分娩发生失血性休克的6例中前置胎盘粘连2例,胎盘植入2例(病检确诊),凝血功能障碍1例,滞产剖宫产下段切口撕伤伴子宫收缩乏力1例。

    2.4 分娩方式 仅分析住院分娩病例。总分娩数736例,发生产后出血18人,其中顺产发生5例,占27.8%,剖宫产发生13例,占72.2%。

    2.5 预后 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病员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最严重的1例因经济原因无法再输血,出院时血红蛋白仅4.8g/L。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我国农村边远地区仍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如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贫血,甚至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后遗症,故应重在预防。

    3.1 分娩方式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多因其对软产道的创伤及手术时间的延长,增加产后出血量。本组资料,因家庭分娩无法统计总的分娩人数,故无法比较。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剖宫产的产后出血与顺产的产后出血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剖宫产13例占72.2%,顺产5例占27.8%。剖宫产中有2例因胎头入盆较深,取头时造成子宫下段切口撕伤出血,有5例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4例因胎盘粘连合并子宫收缩乏力出血,2例胎盘植入出血。而在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中无软产道裂伤,2例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2例因胎盘粘连出血,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故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术,术中随时注意子宫收缩情况,对子宫收缩乏力者及时按摩子宫,及时正确使用宫缩剂,尽快缝合切口,避免切口长时间开放,可直接减少由此而发生的产后出血。

    3.2 失血性休克与分娩地点 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若不及时纠正,易造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本组资料39例产后出血中发生失血性休克21例,其中住院分娩的18例产后出血中有6例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率33.3%,院外家庭分娩的21例产后出血中有15例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率71.4%。由此看出院外家庭分娩的产后出血病人中,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明显高于在医院分娩者。在医院分娩如出现产后出血,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做相应处理,能够避免一些休克的发生,而在院外家庭分娩,由于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不足,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条件有限,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处理和抢救,所以后果较为严重。

    3.3 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 国内研究表明,产后2h内总失血量可以较好地反映失血情况,能较早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对病人做出及时处理的信息,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h内。我院收治的39例产后出血中,发生在产后2h内的30例,占76.9%,故产后2h内严密观察和及时外理是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环节,但也有24.1%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以后,所以也不能忽视产后2h以后的观察,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由于我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不发达,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差,不注意孕产期保健,所有相当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特别是经产妇,怀孕后不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分娩时采取家庭分娩的方式或请一个乡村接生员或个体医生到家中接生,遇到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的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加强分娩监护,提高住院分娩率,在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产科技术人员,正确助产,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重点抓好“五防”(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降低边远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基层保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临虹,王爱玲.农村地区及基层医院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有关问题.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66.
    
     作者单位:615100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谭国荣 2005-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