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误诊分析

围产期心肌病误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077X(2005)02-0184-02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对本病认识不足或缺乏识别能力,易致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举例分析本病常见误诊原因。1常见误诊原因分析1。...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5)02-0184-02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孕产妇,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在我国并非少见,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对本病认识不足或缺乏识别能力,易致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举例分析本病常见误诊原因。

     1 常见误诊原因分析

     1.1 因心慌、气短、心脏杂音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返流。

    例1,女,22岁,农民,孕1产1。于1个月前足月顺产1女婴。因心慌、气短14天,水肿10天,在某医院检查有心脏杂音,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衰Ⅱ度,治疗5天未见好转,于1995年2月3日转入本院,无心脏病史。查体:脉搏106次/min,呼吸26次/min,急性重病容,呼吸较急促,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肺呼吸音粗,两肺底闻及细湿罗音,心尖搏动弱,无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6次/min,律齐,第一心音减弱,二尖瓣区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SM),无明显传导,肝肋下2cm,双下肢水肿。血沉10mm/h,抗“O”正常。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导联T波低平、ST段下移。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心脏向两侧扩大以左侧为甚。超声心动图(UCG)示:心脏各腔扩大,左室增大明显,左室后壁搏动减弱,二尖瓣形态、运动正常,排除二尖瓣病变,考虑为PPCM。经利尿、强心等治疗,病情逐渐改善,住院16天二尖瓣区SM消失,复查X线心脏较前明显缩小,肺纹理清晰,确诊为PPCM。
    
     PPCM因左室显著扩大可产生相对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出现SM,酷似风湿性瓣膜病。其鉴别点:(1)PPCM与其它扩张型心肌病相似,SM多不超过3级,少有广泛传导,很少有震颤,在心功能改善后杂音则减弱或消失,而风心病则相反;(2)PPCM心尖搏动减弱,有时不易辨认,这与风心病心尖搏动弥散截然不同;(3)UCG检查,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有特征性表现,且风心病活动期抗“O”增高、血沉增快。

    1.2 因心慌、气短、水肿、血压升高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

    例2,女,30岁,农民,孕3产3。40天前足月顺产1男婴。因心慌、气短、头痛10天,水肿5天在某院测血压升高诊为高血压病,降压治疗5天未见改善,于1998年10月9日转入本院。无高血压史。查体: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50/98mmHg,急性重病容,颜面水肿,无紫绀,颈静脉充盈,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2次/min,闻及早搏,A 2 >P 2 ,肝肋下3cm,肝颈逆流征(+),双下肢水肿。尿蛋白(±),查眼底、肾功能均正常。ECG示:左室肥厚,T波低平,偶发性室性早搏。X线检查:心脏向两侧扩大,以左室扩大明显,肺纹理增多模糊。UCG示:心脏各腔扩大,以左室增大为著,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扑动减弱。诊断为:PPCM,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病情很快改善,住院10天,血压降至正常,复查X线心脏较前明显回缩。

    PPCM患者一般血压正常,但在发生心衰时,由于心排血量下降,肾脏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循环血容量增加和周围动脉痉挛,可使血压升高,为此而误诊为高心病。但以下几点支持PPCM的诊断:(1)患者年龄不大,既往无高血压史;(2)X线检查虽示左室增大,但多在普大基础上发生,且无主动脉扩张;(3)UCG示心脏扩大而不伴有相应心肌肥厚;(4)无高血压病的眼底及肾功能改变;(5)经治疗心衰控制后血压计很快下降,心脏缩小。

    1.3 因心慌、气短、心脏增大、心音低钝误诊为心包炎

    例3,女,25岁,工人,孕1产1。3个月前足月顺产1女婴。因心慌、气短、胸闷、下肢水肿25天,于1999年9月4日入院。无心脏病史。查体:脉搏118次/min,呼吸29次/min,重病容,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无罗音,心尖搏动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18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肝肋下2.5cm,肝颈逆流征(+),双下肢水肿,血红蛋白95g/L,血沉40mm/h,ECG示:QRS低电压,ST段压低,T波低平。X线检查:心脏向两侧扩大,心搏减弱。入院诊断:心包积液(结核性?)。给予抗痨药物等治疗10天病情无改善。UCG检查:心脏各腔扩大,室间隔和心室壁搏动减弱,示发现液性暗区,诊断为PPCM。经休息、限盐、利尿、强心,病情逐渐好转,住院33天复查X线,心脏大小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PPCM患者常有心脏增大、心搏减弱及心音低钝,故易与渗液积聚缓慢,心脏压塞不明显的心包炎相混淆。但如发现吸气时颈静脉扩张及明显奇脉,心尖搏动远在心浊音界之内,ECG有明显低电压、电交替、T波改变而Q-T不延长,UCG有积液特征可确诊心包炎。与上述相反,UCG示心脏扩大,而右室前壁和左室后壁外侧无液性暗区,则支持PPCM。

    1.4 因心慌、气短、水肿、心脏增大误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

    例4,女,26岁,农民,孕2产2。30天前足月顺产1男婴。因心慌、气短、水肿15天于2003年3月9日入院。无心血管病病史。查体:脉搏118次/min,呼吸28次/min,重病容,呼吸急促,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肺呼吸音粗,两肺底闻及湿性罗音,心尖搏动弱,心脏向左下扩大,心率118次/min,可闻及早搏,心尖区可闻及2级SN,肝肋下3.5cm,

    肝颈逆流征(+),双下肢水肿。ECG示:左室肥大,ST段下移,T波低平,频发室性早搏。X线、UCG检查均示心脏普遍性扩大(以左室为主)及心搏减弱。诊断为DCM并心衰。经给予利尿、强心及扩张血管等药物综合治疗,病情日渐改善,住院第20天复查X线、UCG,心脏回缩正常。根据病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显著,最终诊断PPCM,随访1年心脏检查正常。

    DCM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PPCM很相似,有时鉴别甚为困难。DCM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大部分颈后不良。而PPCM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可以完全治愈。在围产期,两病极难鉴别时,应多考虑PPCM。

     2 体会

     2.1 在我国PPCM以农民多见 [1] ,常在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就诊。心衰是诊断PPCM的前提,孕前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围产期发病则是其诊断的关键。因此,临床医生对凡在妊娠末3个月和产后6个月内出现心慌、气短、水肿者,应想到PPCM的可能。

    2.2 PPCM的病因迄今未定 [2]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因而必须根据病史、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它心脏病而确立诊断。UCG对本病的诊断很有帮助,对排除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和其它心脏病也很有价值。因此应列入围产期保健的常规检查,以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

    2.3 充血性心力衰竭逐渐加重是PPCM的一个特点,其预后与心脏扩大的持续时间有关。忽视心衰的初始症状,延误诊断,贻误治疗,则可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所以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对本病的治疗与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围产期心肌病诊断治疗经验.中国实验内科杂志,1997,17(8):454.

    2 刘业立,邓付科.产后(或产期前后)心肌病24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1988,3(3):114.

     作者单位:1637600四川省仪陇县妇幼保健院    2518118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人民医院

作者: 何清晏 谭永泽 2005-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