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6期

围产期心肌病6例心电图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围产期心肌病(简称PPCM)是一种在分娩前后发生的原因不明以心肌损害为主的心力衰竭综合征。本文就我院2001~2005年诊断的6例PPCM患者的心电图(ECG)初步分析。1临床资料6例PPCM患者年龄最大者34岁,最小20岁,平均27岁。由于妊娠期间膈肌升高,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和围产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使正常人围产期......

点击显示 收起

  围产期心肌病(简称PPCM)是一种在分娩前后发生的原因不明以心肌损害为主的心力衰竭综合征。本文就我院2001~2005年诊断的6例PPCM患者的心电图(ECG)初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例PPCM患者年龄最大者34岁,最小20岁,平均27岁。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心力衰竭发生于妊娠28周后至分娩6个月内;(2)过去无器质性心脏病史;(3)心衰无其他原因。

  由于妊娠期间膈肌升高,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和围产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使正常人围产期的ECG与PPCM患者的ECG差异大,所以笔者选择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年龄20~34岁(平均27岁)的健康人,在围产期内随机检查ECG,20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 

  ECG所描记及测量均按一般常规方法进行,患者就诊时记录1次,以后的酌情复查。

  2  结果与分析

  (1)6例PPCM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者5例,占83.3%,而对照组异常ECG1例仅占5%。PPCM组与对照组常规ECG改变见表1。

  表1  PPCM与正常人围产期心电图比较(略)

  ①心室肥厚:6例PPCM患者的病变以左室为主。

  ②ST-T改变:6例ST-T改变6例占100%,多出现在Ⅱ、Ⅲ、aVF、V5、V6导联。ST段压低4例占66.6%,T波异常2例占33.3%。

  ③Q-T期间:6例患者中Q-T间期延长1例,且有室性早搏2例。

  ④心律失常:6例常规ECG都属窦性心律,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室早、房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6例PPCM患者(孕妇)在诊和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其中一患者有显著Q-T间期延长经治疗也预后较好。

  3  讨论

  6例PPCM患者ECG表现异常以左心室肥厚和ST段压低为主要表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为常见,以上ECG特点与PPCM的临床特点综合判断可诊断PPCM。

  PPCM患者的ECG改变机制与本病的病理改变有关。以左心室为主的心腔扩大,心肌纤维变性、断裂、间质水肿和散在炎性细胞浸润,累及传导系统,这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基础,ST段压的4例中有4例合并左室肥厚,可见左室肥厚者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4例ST段压低中有3例(占75%)合并T波改变,说明PPCM的ST段压低除有左室肥厚外,心肌缺血或损伤心室复极异常有很大影响。

  PPCM的ECG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本文的6例患者中Q-T间期延长的只占1例,经治疗也好转,但也不能证明Q-T间期延长中有1例室性早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电生理研究证明Q-T间期延长,心室复极程度不一致,易损期延长,容易产生多发性折返途径,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存在Q-T间期延长的PPCM,特别是合并有室性早搏者应注意。

  由于6例PPCM患者的痊愈和好转,说明PPCM的心脏病理变化是可逆的,ECG的异常也可恢复正常,由于常规ECG检查简便,因此对于PPCM患者就诊时要嘱其定时做ECG检查和随访。一系列的ECG对照分析,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对于某些潜在性的一过性心律失常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单位: 028413 内蒙古通辽,通辽市西辽河枢纽工程管理处职工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闫忠英,闫春光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