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经验交流

124例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1311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共查出医院内感染病人965例,医院感染率为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病人124例,占总感染例数的12。8%,在医院感染病例中居第二位。由于下呼吸道感染在住院病人中发病率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1311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共查出医院内感染病人965例,医院感染率为4.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病人124例,占总感染例数的12.8%,在医院感染病例中居第二位。由于下呼吸道感染在住院病人中发病率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因此,我们对124例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24例感染病人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岁。住院时间最长83天,最短6天,平均29天。其中慢性病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78例,其他病人(颅脑手术、胸腹部手术、中毒等)46例,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63例,本组病例均使用过抗生素治疗。

  2 诊断标准与临床表现
   
  2.1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关于院内感染指定的诊断标准。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下呼吸道其他感染(肺脓肿、胸腔积液)。

  2.2 临床表现 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入院48h后,大部分病人有发热(体温38℃以上)、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有哮鸣音、湿罗音,少部分病人只有发热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经X线拍片诊断为肺炎。
    
  3 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
    
  3.1 慢性疾病因素 在124例感染病人中,脑血管疾病42例,占33.9%;心脏疾病13例,占10.5%。这些病人中多数为老年人,本身受原发疾病的影响,长期卧床,活动减少;部分病人昏迷,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功能减退,导致防御功能降低,口腔和咽部微生物下移到肺部生长繁殖而发生肺炎。
   
  3.2 呼吸道侵袭性操作 在124例感染病人中,有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史(如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63例,占50.8%。有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使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丧失,微生物得以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如果器械消毒不严或操作过程中有细菌污染,易给病人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3.3 手术因素 在124例感染病人中,颅脑、胸、腹部手术38例,占30.6%。手术后的病人,其正常吞噬功能及呼吸道清除功能不全,使细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加之术后伤口疼痛,咳嗽受抑制,卧床过久和活动减少,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4 抗生素的使用 本组病例全部使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造成病人体内菌群失调,使之正常菌群有所减少,而耐药的菌株易于繁殖。
     
  4 预防措施
    
  (1)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专职人员定期对临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日用消毒液喷洒消毒,并限制探视。(3)对年老、体弱、手术后、慢性疾病的病人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口腔护理。(4)各种呼吸道使用的器械应定期消毒,吸氧病人,湿化瓶、氧气管定期更换消毒。(5)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吸痰前要注意洗手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6)术后鼓励病人多咳嗽,做深呼吸运动,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抵抗力。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潍坊解放军第89医院药剂科

作者: 唐海英 2005-7-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