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临床医学

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126例病理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方法对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001~2002年158例临床诊断“阴道流血原因待查”的患者,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引起阴道流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功能性疾病。结论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流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 方法  对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001~2002年158例临床诊断“阴道流血原因待查”的患者,进行了病理分析。 结果  引起阴道流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功能性疾病;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增殖症92例,炎症疾病53例,肿瘤性12例,腺肌病1例。 结论  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流血。
      
        
  为探讨大理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对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1~2002年158例临床诊断为“阴道流血原因待查”的患者,进行了病理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58例阴道流血的患者,临床诊断为“阴道流血原因待查”不包括已经明确诊断的流产、肿瘤等。病理观察主要为诊刮标本92例,子宫切除标本66例。全部标本均仔细复习,同时参考病理送样单和部分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收集病例158例中汉族32例,白族126例,白族占79.75%,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56岁。其中19~30岁29例,31~40岁50例,41~50岁63例,50岁以上16例。40岁以上占50%。
   
  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月经失调,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血块、部分患者伴有腹部隐痛或腰部酸痛等。临床诊断均为“阴道流血原因待查”。
     
  病理肉眼检查:92例为子宫内膜刮出标本,为少量—中等量灰红色或灰白色、灰黄色破碎组织,最大者体积为2cm×2cm×1.5cm,质地软或者伴有血凝块,3例为息肉状组织。66例为子宫切除标本,最大者体积12cm×10cm×5cm,最小者约11cm×7cm×5cm,内膜厚约0.5cm~0.7cm,暗红色或粉红色,53例伴有慢性子宫颈炎,12例伴有多发性或者单发性肌瘤,1例伴有子宫腺肌病。
   
  病理镜检及分型:本组将子宫内膜增殖症分为四型:单纯型、腺囊型、腺型和不典型。(1)单纯型61例:腺体明显增生,走向紊乱,名处腺体密度不一,有的较多,聚集成堆,有的则较为稀疏,增生的腺体呈现管状或轻度弯曲,其大小形态不甚一致,但多数腺体差异不大,腺上皮呈复层,有少数乳头突起,细胞无分泌现象,细胞核多数呈卵圆形,部分为杆状核,有少数核分裂,间质增生,细胞排列致密,细胞圆形,或者椭圆形,细胞质一般较少。(2)腺囊型22例,其突出特点为腺体,大小腺体共存,部分腺体呈囊状扩张,部分腺体如增生早期之腺体。扩张的腺体,腺腔内常含淡红色分泌物。腺上皮呈复层,间质增生,细胞排列紧密。(3)腺型8例:囊腺体显著增生,聚集成群形态较不规则,大小不一,出现乳头状结构,腺体紧密处,有背靠背现象,部分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较多。(4)不典型增生1例:形态如腺型,但腺体增生增生活跃,形态不规则极性轻度紊乱,核形状排列不齐,大小不甚一致,细胞核大,部分见核仁,染色质呈颗粒状,核分裂较多,腺体背靠背,乳头结构形成且较明显。年龄与分型关系见表1。
    
  表1 类型与年龄关系表(略)
   
  66例为子宫切除标本,53例伴有慢性子宫颈炎,12例伴有多发性或者单发性肌瘤。1例伴有子宫腺肌病。病变类型与年龄的关系见表2。
     
  因此,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最常见原因为功能性疾病,占58.22%,其次为炎症性疾病,占33.54%,其他原因为肿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占7.6%和0.64%。
    
  表2 病变类型与年龄的关系(略)
   
  2 结果
    
  阴道流血的主要就诊年龄为41~50岁,占总数的39.87%;功能性出血占58.22%,最常见的疾病为子宫内膜增殖症,41~50岁年龄组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病率最高 (57.60%)。
   
  炎症性疾病多见于31~40岁年龄组(77.36%),以及50岁以上年龄组(18.87%)。其中31~4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41~50岁年龄组以及50岁以上年龄组的肿瘤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3 讨论
    
  41~50岁年龄组妇女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易发生内分泌紊乱,排卵异常甚至不排卵,长期雌激素刺激可导致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病率增高,引起功能性出血 [1] 。
   
  子宫内膜增殖症一般认为系卵巢功能失调引起雌激素分泌过高所致,最常见于无排卵性周期,由于卵巢卵泡成熟后未能排卵,成熟滤泡持续存在,引起雌激素分泌过多,多日后滤泡退化,发生雌激素撤退性内膜出血,此时子宫内膜显示不同程度的增生,若多次无排卵性周期连续出现,雌激素在缺乏孕激素调节对抗的情况下,则可引起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上多见于绝经前后,病理分型主要依据镜下病变特点,可分为四型。单纯型又称为轻度子宫内膜增殖症,此型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有些病例可以自愈,癌变机会很少。腺囊型又称为瑞士干酪型,腺型又称为腺瘤样型,不典型又称为不典型腺瘤样型,即在腺瘤型基础上伴有腺体不同程度的间变,属于癌前病变。故与内膜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重视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观察。
   
  30~40年龄组妇女炎症发病率高,这可能与性生活频度高或不洁性行为有关。同时这一年龄段妇女由于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宫颈糜烂发病率高,容易引起宫颈炎 [2] 。
   
  本组资料显示肿瘤发病率多见于41~50岁年龄组以及50岁以上年龄组。与文献报道相比发病率较低,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颈癌的诊断多易明确有关。
   
  因此,大理州白族妇女阴道流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出血。

  【参考文献】
    
  1 多吉仁次.高原妇女子宫内膜增殖症(27例病理分析).西藏医药杂志,1998,19(4):43.
   
  2 张瑶.阴道出血849例病理分析.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5):306. 

  作者单位:671000云南大理,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作者: 邓刚 杨丽荣 陈海滨 2005-7-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