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浅议提高中药调剂质量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中药调剂是整个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准确的诊断和辨证施治,最终必须由高质量的调剂来实现预期的疗效,因此,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就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到多个环节、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抓好配前......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调剂是整个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准确的诊断和辨证施治,最终必须由高质量的调剂来实现预期的疗效,因此,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就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到多个环节、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抓好配前环节、配中环节和配后环节,通过严格履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操作规程,达到提高中药调剂质量的目标。

  1  抓好配前环节,重视药品质量和药物炮制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重点把好“两关”。首先要把好药品采购进货关,不进霉烂、变质、虫蛀的中药材,购进的中药入库时,要认真检查药材品名、等级,对质量可疑的中药材,不得验收,堵住伪劣药品源头。其次是把好中药贮藏保管关:中药材种类繁多,规格复杂,成分性质各不相同,有个药材怕热、怕潮、怕光,如果保管不当,易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等质量问题,所以我们在保管贮藏中,要仔细检查,经常翻晒,如浮小麦、莱菔子等种子类药物易受虫害、鼠耗,此类药多以罐、缸封闭贮存,如淮山药、葛根等淀粉多的药物,切成片后,要及时干燥,装进铁箱。这样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增加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治疗体系,最终都要落脚于“药”这个环节上。药物按照规范标准加工炮制后,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调整药物性能,从而使有限的药物适应错综复杂的疾病需要。因此,中药合理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功能,提高疗效,为中医临床治疗服务。如乌头和附子中含有大量的乌头碱,经炮制后,乌头碱大多丧失毒性明显降低;又如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较强,而炙麻黄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宣肺平喘止咳的功效,故生品与炮制品的作用各有不同。此外,对于质地坚硬的矿物药需经特殊处理再调配,如代赭石、磁石需煅后使用,种子类药材要做到“逢子必炒”,配方时应进一步春碎。所以中药调剂人员应具有基本的药理知识,应知道生品与炮制品各具有独特的功效,中药通过炮制由生品变为制品,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效成分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保证配方无误,患者服药安全有效。

  2  抓好配中环节,重视药物的准确剂量和配伍应用

  中药处方中的药物剂量可以决定药物在机体组织作用的浓度,与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如果药物用量有了很大变化,它的作用重心也会随之不同。例如枳术汤和枳术丸,同为枳实和白术二味组成,但前者的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故以消积导滞为主,主治的症候是因脾弱气滞,失于运化,致水气痞结心下,故重用枳实消痞,白术作为辅助健脾;后者的白术用量倍于枳实,故以健脾和中为主,主治的症候是脾胃虚弱,运化不良,饮食停滞,腹胀痞满,是重用白术健脾、有枳实作为辅助的一个补不滞气、消不伤正的方剂。由此可见,药味相同,而用量改变时,其药物作用的主次位置也就相互转化,适应范围也就有所不同。故调剂人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审查处方,核对方中各药物剂量是否适当,必须按照医生用药意图进行调配,准确称量,分配均匀,不漏配、错配,更不允许以手代称,多配或少配,发现问题或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正,以对患者健康和生命负责,确保调剂质量。
   
  中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结果。例如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再如黄连配吴萸为左金丸,主治肝郁化热犯胃而致的吞酸嘈杂,配木香为香连丸,主治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还有如半夏与生姜同用,生姜能制半夏之毒;甘草反芫花、甘遂,同用会增加毒性或产生剧烈副作用,可见药物的配伍变化非常重要。前人总结出药物配伍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单行的理论,这说明用药有主有次,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讲究配伍方法,如果不注意配伍变化,即使是立法和处方的大原则基本上是对的,也往往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为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药剂人员必须掌握、熟记用药法则和药物性能,在处方调剂中应认真仔细,若发现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签字后再行调配,否则应拒绝。

  3  抓好配后环节,重视配方的给付和用药咨询
  
  准确无误地发药,这是药调剂工作的最后环节,配后环节关键是抓好“两对”、“一交待”。“两对”是对方名称、用药剂量,对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以及取药单据号码。处方调配完毕,首先应由本人或复核人员认真复核查对,看所配药物与处方名称是否相符,剂量是否准确,有否漏配、错配。由于中药除正名外,往往有些别名,为防止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中药处方应书写规范,并按照《中国药典》和各级药品标准所载的中药名称书写,如贝母有川贝母与浙贝母两种,川贝母味苦甘、性平,主要有润肺化痰,开郁宁心的作用;而浙贝母味辛苦、性微寒,清热之力大于川贝母,故多用于外感咳嗽。又如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之分,是同科不同种植物的根,川牛膝长于祛风湿,活血通络,主治血瘀经闭;怀牛膝长于滋补肝肾,主治腰膝酸软,如果混淆起来,将会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因此,中药调剂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处方经认真查对无误后方可付药。二是付药时一定要呼叫病人姓名,寻问年龄、家庭住址,核对取药单据号码与处方上所写是否一致,然后按处方顺序给付,避免同名同姓患者取错药,而造成不良后果。
   
  “一交代”就是在付药给病人的同时对患者详细交待煎药方法,先用冷水将药物淹没浸泡半小时后再煎;煎药时间,要根据处方“脚注”确定不同的煎药时间,如一般药物煎者10~15min,对一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应先煎15~20min,然后再加其他药物同煎;对含有挥发油的芳香药物,久煎容易丧失药效的,应后下;有些粉末或小粒种子类药物应“包煎”,有些药应“另煎”,有些药不必煎,以及服药方法、服药时间等。
   
  总之,提高中药调剂质量,是一个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既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切实抓好三个环节是药剂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让药品充分体现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262500 山东青州,青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青州,青州市卫生防疫站

作者: 黎明,邢雪林,王铁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