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及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过敏性休克通常以抗生素类药物引起最为常见,中药鱼腥草注射液一般可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但引起死亡罕见,现报道1例。1案例患者,男,33岁,2005年3月6日下午2时许因“感冒”在个体医生刘某处就诊,予葡萄糖水250ml+病毒唑+鱼腥草注射剂(10ml)2支+VitC静脉滴注,静滴后及回家后均感全身乏力,四肢麻木,于下午6时许再次......

点击显示 收起

   过敏性休克通常以抗生素类药物引起最为常见,中药鱼腥草注射液一般可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但引起死亡罕见,现报道1例。

  1  案例

  患者,男,33岁,2005年3月6日下午2时许因“感冒”在个体医生刘某处就诊,予葡萄糖水250ml+病毒唑+鱼腥草注射剂(10ml)2支+VitC静脉滴注,静滴后及回家后均感全身乏力,四肢麻木,于下午6时许再次至刘某处就诊,刘予庆大霉素、扑尔敏肌注,患者于当晚9时感到四肢麻木、乏力加重,后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于2005年3月7日对尸体进行检验:成年男尸一具,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呈暗紫红色,位于身后侧未受压处,尸僵已形成。尸长164cm,发长9cm,双眼睑球结膜苍白,角膜透明,瞳孔等大,直径5mm;口腔唇颊黏膜未见破损及出血;胸腹部、腰背部无损伤;双手背部各见一注射针痕,四肢长骨无骨折;外阴部无损伤。冠状切开头皮,头皮下无出血,颅骨无骨折,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无血肿,脑实质内无出血;胸腺明显肥大,舌骨、甲状软骨无骨折;胸腹腔脏器位置正常,心脏外膜下广泛性散在出血点,双肺叶间裂被膜下均见出血点;提取部分肝脏组织、胃及胃内容物、心血、尿备检;提取心、肺、肝、脾、肾、胸腺、甲状腺及脑作病理检验,检验结果为:胸腺肥大(重40g);支气管炎;多脏器淤血;水肿;毒化检验未检出常见安眠药、农药、杀鼠药成分。生化检验:2005年3月8日盐城市中医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报告(号:0001541)检验结果:淋巴细胞比率50.9%,中值细胞比率23.8%。2005年3月10日南京军区总医院免疫学实验室报告单(号:0000847)检验结果:血清IgE为208.1Iu/ml(正常值为150Iu/ml),CRP为11.4mg/L。

  根据尸体检验,尸体未见明显损伤,故可排除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死亡;根据理化检验,均可排除常见毒物中毒死亡;根据病理检验,排除各脏器器质性病变所致死亡;死者生前静脉滴注鱼腥草后即出现四肢麻木、乏力,7h后死亡,血清IgE为208.1Iu/ml,死者胸腺明显肥大,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认为死者符合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可能。

  2  讨论分析

  中药注射剂近年在国内十分流行,多用于静脉滴注,也可用于肌注。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鱼腥草提取纯化而成,主要成分是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癸醛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尿路感染以及皮肤感染等。近年来,由于在临床广泛适用,其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机制不清楚,除可能发生与个体差异(过敏体质)有关外,是否与鱼腥草注射液中的某一成分或输液配伍后存在微粒数变化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1]。其过敏源为鱼腥草注射剂中的鞣质和不溶性微粒。鞣质是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水溶液放置后会发生氧化,聚合作用生成沉淀,影响注射液的稳定性并且能与组织蛋白结合,导致不良反应发生[2],不溶性微粒不能在体内代谢,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性反应及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有实验表明,中药注射剂中的小于10μl的微粒个数明显高于西药静脉注射剂[3]。鱼腥草注射液其过敏反应常有发生,但过敏性休克致死亡极为罕见,本例考虑与其过敏性体质有一定的关系。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性反应症状多不典型,尸检时应结合案情,排除其他死亡原因可能,方能认定死因。

  【参考文献】

  1  陈晶,侯景航,王建国.鱼腥草注射液配伍输液的微粒观察.西北药学杂志,2000,15(6):282.

  2  江波,侯世祥.含参中药注射液鞣质检查新方法.中成药,2002,22(3):192.

  3  吕强,李静,罗勇,等.对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研究.中国药房,1998,9(6):252.

 作者单位: 1 224001 江苏盐城,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法医室

  2 224001 江苏盐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陈 罡,兰建云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