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通腑降浊法在治疗水毒症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水毒症,为水肿病恶化的一种临床危重症候群,首见于《巢氏病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通腑降浊法,治疗水毒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均选自2000~2004年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50例。本组患者,多数病例均经当地医院或本院确诊为慢性肾炎,并有多次反复发作,程度不同的肾功能改变。本组50例患者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水毒症,为水肿病恶化的一种临床危重症候群,首见于《巢氏病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通腑降浊法,治疗水毒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自2000~2004年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4岁。病程在5年以下者32例, 10年以上者14例, 20年以上者4例。本组患者,多数病例均经当地医院或本院确诊为慢性肾炎,并有多次反复发作,程度不同的肾功能改变。本组50例患者中,以高度水肿或不肿,颜面苍白或白、头晕、乏力、身痒、恶心、呕吐、纳呆,甚或腹泻、黑便、齿鼻衄血、口气秽浊、舌淡、苔白腻或黄腻为特征。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解毒降浊,益肾之法治疗。自拟益肾解毒汤:附子15g,大黄10g,黄连10g,半夏15g,薏米50g,土茯苓100g,巴戟肉10g,淫羊藿15g。水煎取汁3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加减:若浊邪犯胃呕吐频繁者,加吴茱萸、生姜,若腰以下水肿明显者加人参、黄芪、防己、干姜;若肾阳虚症状明显者加仙灵脾、仙茅。若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者,可配合清开灵静点。四肢抽搐肝风内动者,加龙骨、牡蛎、鳖甲、龟板。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各项指标较前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3.2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显效16例,占32%;有效28例,占56%;无效4例,占8%;死亡2例,占4%。总有效率88%。治疗前后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见表1,2。表1  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后对比表2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比较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工人。2003年10月6日因间断水肿尿少1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

  该患者10年前曾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此后反复出现浮肿、尿少、腰痛。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诊治经过不详),疗效不佳。为求中医治疗,而入本院。现症: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尿少,小便红赤,腰痛,四肢酸软无力,纳呆,恶心呕吐,便溏。诊见:神志清,面色白,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沉细,BP 180/110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8g/L,红细胞2.8×1012/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2~3个/HP,颗粒管型1~2个;血肌酐268μmol/L;尿素氮18.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8mmol/L,尿比重1.015。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早期),继发贫血,肾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水肿(脾肾阳虚),水毒症(阳虚水泛,浊邪困脾)。治法:温阳健脾,解毒降浊。方药:附子15g,枸杞10g,炙大黄5g,山药15g,半夏15g,生姜5g,土茯苓10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大黄15g,青黛10g,公英20g,生地榆30g,牡蛎15g。煎取100ml,每晚8时灌肠1次。服药10剂后诸症减轻,尿量增加,水肿明显消退,恶心呕吐消失。于原方减苦寒伤阴之黄连加益气健脾之党参、黄芪、薏米,连服20剂,临床治愈出院,至今未再复发。

  5  讨论

  中医中药治疗水毒症,使用通腑降浊之法为急则治标之法,本法可使水毒湿热之邪排出体外,也能改善胃肠道的症状,泻大便是因势利导,水湿从肠道排出时不仅水肿很快消失,肾主水之功能亦得以恢复。对于这类患者特别是对于一些危重患者,由于水毒浊热之邪潴留,已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矛盾,因此,临床上采用此法加减治疗,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通腑降浊法可改善慢性肾功不全症状、有望延长生命,不失为一种应急措施。由于慢性肾功不全,肾脏对多种物质清除率显著下降,因而需寻找肾外途径来增加这些物质的清除,以缓解尿毒症症状。通过肠道清除毒物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近年来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缓解尿毒症症状上,而且它还具有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尤其是中药大黄,除具有泻下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抑制多种生长因子及促进ECM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进而延缓肾脏病进展。但本法易加重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因此,在治疗中应中病即止。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48.

   作者单位:137400 内蒙古兴安盟,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

   (编辑:黄  杰)

作者: 白雪霜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