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调瘰方治疗颈淋巴结核3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刘绍武的攻坚方治疗颈淋巴结核临床疗效与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攻坚方的药理分析,临床加味拟成调瘰方,对30例门诊患者分别从年龄、病程、诊断分类、临床效果作了系统分析。结论调瘰方治疗颈淋巴结核疗效确切,对风热挟痰、壅滞少阳型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刘绍武的攻坚方治疗颈淋巴结核临床疗效与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攻坚方的药理分析,临床加味拟成调瘰方,对30例门诊患者分别从年龄、病程、诊断分类、临床效果作了系统分析。结果  本组30例中治愈14例,占46.7%,显效10例,占33.3%,好转3例,占1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90%。其治愈率与病种诊断分类较为密切。结论  调瘰方治疗颈淋巴结核疗效确切,对风热挟痰、壅滞少阳型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淋巴结核/中医药疗法;调瘰方

    笔者于1984年6月~2005年6月选用山西名老中医刘绍武主任医师(1906~2004.12.2)创立的攻坚汤加味拟成调瘰方,临床辨证加减治疗颈淋巴结核3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将施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6+~20岁者6例,20+~30岁者17例,30岁以上者7例,平均27.2岁;病程:3~6个月者3例,6个月+~1年者20例,1+~2年者7例,平均病程1.6年;就诊情况:就诊前运用西药治疗者18例,中西药治疗者6例,中药治疗者6例;诊断分类:增殖型者23例,混合型者7例;疗程:治疗1个疗程(30剂为1个疗程)者8例,1+~2个疗程者16例,2个疗程以上者6例,平均1.37个疗程。

    1.2  诊断依据  (1)颈侧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2)颈侧部结节孤立,较光滑可活动。(3)常伴不明显的低热、盗汗、乏力等症。(4)排除非特异性颈淋巴结炎,或淋巴结肿瘤,或先天性囊肿。(5)必要时可做病理切片证实。

    2  治疗方法

    2.1  调瘰方药物组成  王不留100g(包),苏子30g,生牡蛎30g,夏枯草30g(以上系刘老创立的攻坚汤),柴胡15g,黄芩15g,党参15g,地骨皮18g,浙贝母15g,海藻18g,昆布10g,猫眼草10g,焦槟榔7g。

    2.2  注意事项  (1)将上药用冷水浸泡30min,药液沸腾后,文火煎20~30min,取汁约200ml,1日2次,1次100ml。1日或隔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2)临床辨证加减,若偏重于肝郁气滞(胸中郁闷,善太息)者加枳壳10g,郁金15g;肺肾阴虚(午后潮热或盗汗)者加女贞子30g,金樱子18g;气血虚弱(身倦乏力或自汗)者加黄芪30g,归尾18g;痰热互结(颈部结节渐大,按之微痛,扪及微热)者加败酱草30g,蒲公英30g。若颈部结节推之不移,按之微痛者加皂刺10g,穿山甲10g;颈部结节日久不散者加三棱6g,莪术6g;颈部结节伴舌质黯红者加水红花子10g,伴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0g,竹茹10g;睡眠不稳者加合欢皮30g。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颈淋巴结节消失,停经后,追访1年未见复发。显效:结节基本消失。好转:结节明显缩小。无效:治疗2个疗程以上,症状与体征改善不著或中断治疗。

    3.2  结果  本组30例中,治愈14例,占46.7%;显效10例,占33.3%,好转3例,占1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3.3  病种分类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表1  病种分类与疗效关系 通过临床长期观察,调瘰方治疗颈淋巴结核,若辨证准确,加减恰当,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其治愈率与病种诊断分类较为密切。一般呈现:增殖型颈淋巴结核疗效较好,治愈率为52.2%,有效率为95.6%;对混合型颈淋巴结核疗效较差,治愈率仅为28.6%,无效率却占28.6%,可能是病型机制与药物配伍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忻州人。专题病历编号84008。1984年8月2日初诊。

    病史:患者颈左侧锁骨上缘有5cm×5cm大小的瘰核2枚。触之较硬,可移动,压痛不明显。胸部拍片检查,肺部未见明显病变,P.P.P试验呈强阳性,化验:血沉25mm/h。经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1年余,疗效甚微。遂于今日来本科就诊。症见面色萎黄,胸胁胀闷,口苦目眩,手足心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余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颈淋巴结核;(2)瘰疬。辨证:痰气凝聚,瘀热内阻,壅滞少阳。给予解郁化痰,祛瘀清热,软坚散结,和解少阳之法治之。遂拟调瘰方加郁金15g,水煎服,1日1剂。中药煎服16剂后,颈部淋巴结核体积缩小,质地变软,胸胀闷减轻。但仍有口干,手足心发热之症。原方去郁金,加玄参18g,银柴胡10g,穿山甲10g。隔日1剂。继服中药26剂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5  讨论

    颈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淋巴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常累及某一组淋巴结,结块成串,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外科正宗·瘰疬》中指出:“夫瘰疬者,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又有瘰疬、筋疬、痰疬之殊。……瘰疬者……连接三五枚,……筋疬者,忧愁思虑,暴怒伤肝,……痰疬者,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多致脾气不能传运,遂成痰结”。瘰疬好发于青壮年,20~30岁者占46.2%,男女性别发病比例为1∶2.5,发病部位以颈部常见。此处为少阳经循行之地,少阳乃气多血少之经,为人体枢转之脉。若情志不畅,则肝郁脾损,酿湿生痰,阻滞筋脉,结于少阳;或七情内伤,痰火气郁,结于肝胆;或风热挟痰,壅滞少阳;如此等等均可生成瘰疬。古人云:“无痰不成核”。故选用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教授创立的攻坚汤化痰通络,软坚散结。方中夏枯草……独入厥阴,清瘰疬结气(《本草图解》);生牡蛎咸涩微寒,软坚散结,“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本草备要》);王不留苦辛,入肝,胃经,消肿止痛,功专通利,能走血分,分通经散结祛瘀为治;苏子性主疏泄,降气化痰,是开郁利膈之良剂。四药相伍具有清火开郁,软坚散结,祛瘀消肿,化痰理气(刘老云:各种肿物用此法,疗效甚佳”),以消散局部之结核。又合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转枢表里,以调节整体阴阳气血使之平衡。再伍以地骨皮清其郁热。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收全效。

   作者单位: 1 034000 山西忻州,忻州市忻府区豆罗中心卫生院

    2 034000 山西忻州,忻州市(原地区)人民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高纪珍,班旭升,班军艳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