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4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48例临床观察(pdf)【摘要】目的观察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临床48例黄褐斑患者分型施治。结果临床治愈36例(75%),有效11例(22。结论根据黄褐斑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48例临床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对临床48例黄褐斑患者分型施治。结果  临床治愈36例(75%),有效11例(22.9%)。结论  根据黄褐斑临床表现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中医疗法;黄褐斑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颜面色素沉着代谢异常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面、额、眉、鼻、颊部和上唇发生点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其发病复杂多样,一般是妊娠后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加,导致面部色素沉着,或其他慢性病、日晒等因素有关。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皮干黯”、“面黑皮干”、“黧黑斑”、“面尘”等名,近3年来笔者选用中医辨证施治法则治疗48例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门诊女性病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年;未婚15例,已婚33例;女性生产后黄褐斑未退36例,服避孕药后生斑者8例,其他疾病者4例。

    1.2  中医辨证施治[1~4]

    1.2.1  气滞痰凝型  主证面部呈黄褐色,分布于颧部,鼻部唇周,边界尚清楚,常伴头晕,心烦喜怒,善太息,胸胁胀痛或呕恶,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滑,脉多弦滑,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化痰通络为主,方用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

    1.2.2  脾肺气虚型  主证面色黄褐呈淡,以鼻部多见,形状不甚规则,多伴气怯乏力,头晕多鸣,自汗,易感冒,面白少华,纳差便溏,舌淡脉弱。治疗以健脾益肺补气为主,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补肺汤加减。

    1.2.3  瘀血阻滞型  主证面部斑黑褐色,前额、面颊、唇周均可分布,多侧,面色秽暗,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经色暗有瘀块,舌质暗黑或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紫暗,少苔少津,脉沉弦或涩。治疗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1.2.4  肝肾亏虚型  主证面部可散见黄褐斑,多因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或刮胎流产及生育过度所致。偏阳虚多伴少腹拘急,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腰膝酸软无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常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疗偏阳虚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加减;偏阴虚,宜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

    2  治疗结果

    2.1  疗程及疗效标准  10天为1疗程,治疗最短为3个疗程,最长8个疗程。疗效判定以色素斑消退至肤色接近常人,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色素沉着减退2/3以上为显效,色素消失超过1/3小于2/3为有效,服药超过6个疗程仍无明显改善者视为无效。

    2.2  结果  48例患者,临床治愈36例(占75%),有效11例(占22.9%),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9%。

    3  典型案例

    例1:患者,女,31岁,教师,已婚。2004年6月15日就诊,妊娠7个月后即见面颊出现黄褐色沉着斑,继则延及前额,分娩后色斑不退,并累及四肢,1年来时感恶心,心烦喜怒,善太息,乳胀,月经不调,苔滑腻,脉弦滑,证属气滞痰阻,方宜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药用柴胡9g,白芍15g,当归12g,茯苓10g,薄荷6g,白术10g,郁金10g,陈皮9g,法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胆南星10g,白鲜皮10g,川芎10g,三棱10g,丹参15g,生姜6g,甘草6g。服药1个疗程后黄褐斑渐退,服药3个疗程后,色素斑消退,肤色近于常人,随访1年未见复发。

    例2:患者,女,28岁,未婚。2005年5月12日就诊,3年前不明原因面颊出现灰褐色斑点,并且颜色逐渐加深,半年后累及鼻周及上唇部,曾服中成药逍遥丸20瓶罔效。现伴眶周黯黑,头痛如掣,月经量少,质暗挟血块,经来少腹疼痛,舌淡红边瘀点,舌下静脉紫暗,少苔且干,脉弦微涩。证属瘀血内阻,经脉不畅,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炒香附、泽兰、地鳖虫、王不留行,服药2个疗程始见面部色素渐消,上方继续服用6个疗程后,颜面色素消退,月经渐渐正常。

    4  体会

    黄褐斑与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祖国医学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称“皮干黯”而有记载。本病究其病因,多与情志不调、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饮食失调、痰饮瘀血等因素有关,致气机阻滞,瘀血内停而发生。

    面部内应脏腑,为经络所会,有诸内必形诸外。本病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失调有关。《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情志伤感,肝失条达,肝郁血滞,气机逆乱,发为褐斑。《诸病源候论·面黑皮干候》说:“面黑皮干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调,致生黑皮干”。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损伤脾土,化湿生痰,三焦失施,气机不利而致褐斑。《外科正宗》又说:“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房事不节,先天不足,久病及肾,肾阴不足,木火偏亢,煎熬阴血而褐斑,亦有因命门火衰,亢阳不足,肾阳为诸阳之本,必影响心肺脾等经及气血之协调,而发展成黄褐斑,治疗上根据临床表现而辨证施治,具体贯彻在通阳活血,养血化瘀调和营卫之中。使气血得调,营卫得和,则瘀祛斑消,疾病趋愈,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调护,和喜怒,戒忧思,慎起居,忌辛辣,节房事。

    【参考文献】

    1  许曼理.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4:28.

    2  乐艳.黄褐斑治从阴阳.中医杂志,1996,37(7):441.

    3  张品稚.消斑汤治疗女性面部色素斑38例.上海中医杂志,1998,8:27.

    4  林俊华.临床中医美容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75.

   作者单位: 430074 湖北武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医院

   (编辑:齐  永)

作者: 张立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