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6年第6卷第10期

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但较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以往的治疗以子宫切除术为主,但从此患者失去子宫,丧失生育功能,给其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创伤。随着现代医疗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本组采用氨甲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8例胎盘植入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6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但较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以往的治疗以子宫切除术为主,但从此患者失去子宫,丧失生育功能,给其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创伤。随着现代医疗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本组采用氨甲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8例胎盘植入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11例植入性胎盘患者,除3例因基层医院转入我院时合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而急诊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外,余8例均行保守治疗。此8例产妇年龄25~34岁,平均29.6岁。孕次为2~7次,平均4.25次。产次1~3次,平均1.75次。其中初产妇3例,经产妇5例。8例产妇均有人流或引产清宫史。5例经阴道分娩,3例中妊引产。B超示胎盘植入面积最小3cm×2.1cm,最大10.1cm×7.3cm。产后出血量<500ml者6例,500ml~1000ml者2例,1例输血。保守治疗前常规测血β-HCG,其中β-HCG>5000u/L者3例,最低值者为1531u/l。

    1.2  适应证  适用于无活动性阴道流血,无感染情况,生命体征平稳,产妇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B超证实为植入性胎盘的患者。

    1.3  方法  MTX  20mg  im qd×3d,同时联合米非司酮25mg  po tid×3d。停药后第4天起定期测血β-HCG值;首次下降>20%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降至正常。停药后1周起每周复查B超,直至B超显示宫内无残留组织为止。并于用药期间常规加强抗感染治疗,应用宫缩剂,当血β-HCG<100u/L,阴道出血量少时可出院。

    2  结果

  8例植入性胎盘采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后1周血β-HCG下降显著,产后14~21天血β-HCG降至正常;8例用药后第4~17天内可排出坏死胎盘组织,无1例行清宫术;10~28天阴道出血停止。用药后3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近年来,植入性胎盘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而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也愈强烈,且顺应人性化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故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既往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MTX、结晶天花粉蛋白及手术保守治疗3种;其中以MTX应用最为广泛、有效,是考虑MTX为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滋养细胞,抑制他们的生长发育,从而促胎盘退变、坏死、脱落、排出而达到保守治疗目的。但单用MTX治疗时,用药总剂量一般为100mg,且用药时间较长(5~7天不等)。本文采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系考虑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使蜕膜组织中PR含量下降,ER上升,改变了PR与ER之间的平衡,使孕酮失去生理活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无法维持,导致蜕膜变性、坏死;而绒毛则是在继发血供不足影响下,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会表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1],促进胎盘坏死。本治疗方案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考虑米非司酮有协同MTX的作用,故两药联合应用,既减少了MTX的用药量,又达到了有效的治疗效果,且没有增加副反应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易被患者接受;加之药物使用简单、易购、副反应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87.

    作者单位: 343000 江西吉安,吉安市井冈山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林川, 章建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