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

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特种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目前已知的血浆蛋白有一千多种,它们大都来自组织细胞,各自担负一定的使命,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如载体蛋白、抗体、补体、酶及酶抑制剂、凝血因子等,很多疾病的发生可引起血浆蛋白质量的变化,所以检测这些蛋白质,对于临床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因此可以采用免......

点击显示 收起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目前已知的血浆蛋白有一千多种,它们大都来自组织细胞,各自担负一定的使命,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如载体蛋白、抗体、补体、酶及酶抑制剂、凝血因子等,很多疾病的发生可引起血浆蛋白质量的变化,所以检测这些蛋白质,对于临床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因此可以采用免疫学方法对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某些特种蛋白质量的变化而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临床对人体免疫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炎症状况、营养状况、心血管疾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

    1   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特种蛋白

    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特种蛋白有:IgG、IgA、IgM、C3、C4、CRP、к、λ链。

    2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为临床免疫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人体内物质的技术,属于临床化学技术的范畴。其具体方法有:免疫沉淀试验,免疫电泳,免疫比浊,放射免疫技术,酶免技术,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目前用得最多的还是免疫比浊技术。

    免疫比浊法分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在液相中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IC)。抗原抗体反应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形成IC的量是抗原或抗体的函数。当抗体的量固定时,IC的量与抗原的量成正比。当一束光照射液相中IC时,一部分光被IC粒子吸收,一部分光透过,还有一部分光被IC粒子散射。利用比浊仪在光源的光路方向上测量透射光强度的比值或吸光度值,用以判定待测抗原的量,即为透射比浊法(turbidimetry)。如果是在光路的一定角度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光电池上的电信号和散射光强度成正比,此法即为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散射比浊法又分速率散比 浊法和终点散射比浊法。终点法是在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测定最终形成的IC的量。速率散射比浊法的原理是将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与散射比浊法分析相结合,对单位时间内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速度进行动力学测定。其优点在于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灵敏度比较高,标本的使用范围宽,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再则由于该方法检测成本低,所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透射比浊法多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多用于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在实际工作运用中,尽管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散射比浊法还是优于透射比浊法。

    参考值:凡是免疫定量检测的结果报告单,均有参考值附后,根据不同的免疫检测系统可能参考值稍有不同,这里不赘述。

    3   讨论

    对人体免疫功能的了解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作为机体第一道防线的IgG、IgA、IgM,由感染因子诱导,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其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年龄与血中Ig含量有一定的关系,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清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婴幼儿由于体液免疫功能不成熟,免疫球蛋白含量较成人低。血清к链约占65%,λ链约占35%,二者比例约为2:1,血清中的轻链蛋白均以结合形式存在,无游离轻链片断。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也无游离轻链排出。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机体的一种重要急性期蛋白,由肝脏合成并释放入血。CRP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其他免疫调控作用。

    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原活性的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括30种可溶性蛋白及膜结合蛋白,统称为补体系统。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或在特定表面上,补体各成分才依次活化,发生连锁的酶促反应,表现出各种生物活性,如溶菌杀菌、细胞毒、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中和溶解病毒和炎性介质作用。补体各成分相差悬殊,C3最高,其次为C4,最低的是D因子。

    临床意义:评价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最佳方法是检测IgG、IgA、IgM、к链、λ链,并计算к链、λ链的比值。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时,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片断,使血清及尿液中含量增高。因此,以上检测组合对体液免疫功能、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硬化症及新生儿感染症的诊断、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к或λ比值,可直接用于M蛋白的初筛实验。

    IgG、IgA、IgM降低: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二类。先天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损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种情况是Ig全缺;另一种情况是三种中缺一种或两种,或仅某一亚类缺失。最多见的是缺乏IgA,IgA分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后者在外分泌系统中有更重要的免疫功能。如缺乏分泌型IgA,则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的反复感染;缺乏IgG易患化脓性感染;缺乏IgM易患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败血病。获得性低Ig血症,如果IgG<5g/L,引起的原因较多,如大量的蛋白丢失的疾病、淋巴系统肿瘤、中毒性骨髓疾病[1,2]。多发性骨髓瘤除单克隆Ig增高外,其他的Ig均降低。

    IgG、IgA、IgM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肺结核等。子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2天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0.2g/L或>0.3g/L。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可有三类Ig升高。SLE以IgG、IgA或IgG、IgM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以IgM升高为主[1,2]。

    当IgG>35g/L或IgA>20g/L,к/λ比值因轻链蛋白的异常而不同,大于2或小于1,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定量检测к、λ链,可以判断病情及疗效观察。轻链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是引起肾性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不论是多发性骨髓瘤还是轻链病,肾功能衰竭是绝大多数患者死亡的原因。而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物质是轻链蛋白及碎片的毒性作用。因此,尿液中轻链蛋白的增加,к/λ比值越大,表明患者病情恶化程度越高。

    C3、C4也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全身性感染、风湿热、皮肌炎、Reiter综合征、心肌梗死、严重创伤以及妊娠时血清C3、C4含量均升高,对疾病无特异性诊断价值[1]。但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其消耗程度,如与CRP一起检测,对术后感染、移植排斥反应和慢性炎症的监测极有价值。C3水平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70%以上的急性肾小球肾炎、85%以上的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菌血症、组织损伤和慢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SLE等。C4水平下降提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炎、自身免疫性肝炎、SLE、1型糖尿病、多发性肝硬化、胰腺癌、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1]。

    CRP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情好转后又迅速下降至正常。该反应不受放疗、化疗以及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总之,通过检测以上特定蛋白质,可以了解人体的免疫情况,有助于临床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90-591;595-596;598;605-606.

    2   陈文彬.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0-441;443.


作者单位:638300 四川岳池,岳池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杨洁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