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从数量、规模到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现代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并将一言一行落实到工作中去,要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这就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身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从数量、规模到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现代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并将一言一行落实到工作中去,要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这就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和自觉性;必须有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护理问题,正确的做出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然后用有的放矢的实施护理步骤,并进行评价,完成整个护理程序。

【关键词】  沟通; 护理; 应用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专业性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互通信息的一个过程。护患沟通适应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符合病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达到与病人有效交流之目的,进一步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1  沟通的定义和目的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受信息的符号和线索等,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目的:一是施加影响;二是要得到快乐;三是要生存。而护患沟通的目的是帮助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患者商讨有关健康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取得患者的合作,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与患者共同努力达到护理目标,向患者提供咨询及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2  沟通的形式

    2.1  语言沟通  它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人们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交谈,也就是口头沟通。口头信息沟通方式十分灵活多样,它既可以是两人间的娓娓深谈,也可以是群体中的雄辩舌战;既可以是有备而来,也可以是即兴发挥;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为什么有的人工作谈判常常失利?为什么有人讲话别人不爱听?为什么一个技能好的护士却不能容易地被病人所认识和接纳?同样一句话,同一个意思,会说话的人让你眉飞色舞;不会说话的人则让你感觉头昏脑涨。一般来说,文明、得体、谦和有礼的语言能使患者心平气和、思想乐观、乐意成为护士的知己,并积极配合治疗;相反,言辞粗鲁,使患者气愤、苦恼、伤心,这样患者就不会信任护士,配合治疗。

    2.2  非语言沟通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谈话时的一举一动无不向别人传递着某种信息,如一位护士穿着合体整洁的工作服,面带微笑行走在病房里,不用语言病人就会认识到她的角色,知道她此刻的心情,明了她的服务态度。在使用非语言沟通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面带微笑地迎接患者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它可以大大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2)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通道,既可表达和传递情感,也可以目光显示个性的某些特征,并能影响他人的行为。目光接触可以帮助谈话双方保持话语同步,思路一致。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要用短促的目光接触来检验信息是否被患者接受,通过对方的回避视线、瞬间的目光接触等判断其心理状态。(3)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患者痛苦的同情和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4)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和睦可亲的态度,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5)人体触摸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证实,触摸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医疗效果。适当的触摸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有加强沟通的作用。

    3  其他形式的沟通

    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环境方面,可在病区的一角利用板报的形式建立起“生命绿洲”,向患者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病室内设置流动宣传板,对有些特殊检查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讲解。图案力求生动,色彩搭配上注意视觉效果,愉悦患者的感官,使他们对自己的就医环境产生心理的满足。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高超的护理操作水平可换取患者的信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4  沟通的技巧

    由于病人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性别、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因此,护士必须学会交流技巧,提高沟通水平,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4.1   护患沟通时,护士与病人交往和沟通时必须体现关爱。关爱是人类生存、健康和提高适应能力及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护士应从病人角度出发,体现病人的独特性,给病人以尊重的护理行为。通过关切的目光、同情的态度、治疗性触摸、认真地倾听、主动适宜地提问以及对病人使用合适、尊敬的称呼等来体现对病人的关爱,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护患沟通时注重心理疏导  焦虑、恐惧、需求心理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疑虑、无助、伤感而寻求尊重、理解、关怀是病人的共同情感反应。对此,在护患沟通时,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疏通引导法,应以亲切、耐心、体谅、关怀的态度倾听病人诉说和主观感觉,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针对性运用医学知识和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帮助病人分析治疗的利弊,认真恰当地解释疑问,进行有意识的积极引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心理认同。

    4.3  护患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情景 交谈必须选择清静的环境。可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和自决程度,单独或与家属一起交谈,鼓励病人毫无拘束地倾吐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消除顾虑,促进护患间配合。

    4.4  护患沟通时要学会宽容,由于医学信息的不对等和患病时的特殊心理,病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或无理要求,甚至自己的过错反迁怒于护士,此时,护士要体现护士的宽容,要能够体谅病人的语言和行为,只要在工作时间,就要“扮演”好护士的角色,一切从病人的感受和需要出发,尊重并保证病人的利益,形成“忍屈伸,利他人”的工作态度。

    4.5  护患沟通时,护士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注意病人的情绪反应和表达方式,对诊疗顾虑重重者应耐心“调”之,使其充分宣泄,积极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手术焦虑、恐惧而产生激烈情绪者,应酌情“宽”之,以科学、客观、负责的态度,耐心疏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而对治疗风险不重视,盲目乐观者,应适可“慎”之,客观公正分析诊疗的利弊和预后,避免期望值过高和缺少心理准备。

    4.6  护患沟通时,要妥善处理好知情同意权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关系。 在以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现实国情和个人自觉的程度,结合病人的心理类型,对恶性疾病或风险大的手术,选择适当的方式,恰当的时机,酌情向病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或)向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医疗信息,以完善知情过程,尊重其同意权。


作者单位:437400 湖北通城,通城县中医院

作者: 王晴霞, 戴丽花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