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治疗37例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3天复查CT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本组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3天复查CT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结果 本组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当即感头痛、头昏减轻,部分烦躁患者经微创治疗后当即安静,37例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好。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我科从2000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3例,女4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3岁,平均64岁;其中31例诉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病史1~3个月,6例不能回忆有外伤史。临床表现:头痛37例,恶心呕吐32例,精神障碍30例,轻度偏瘫28例,语言障碍4例,癫痫发作1例,烦躁不安25例,昏迷3例。全部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确诊,血肿位于单侧幕上35例,双侧幕上2例,血肿量60~120ml,血肿范围广泛,多数位于额颞顶部。

    1.2  手术方法  运用贾保祥教授创立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采用YL-1型(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室或手术室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经CT定位,于最大层面取一穿刺点,选择合适型号穿刺针,一般选2cm长针体,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常规碘伏消毒,1%利多卡因局麻,做长0.8cm切口,用专用电钻将血肿穿刺针钻入血肿内,去除电钻,拔除针芯,血肿压力高时陈旧性血液可从针孔涌出,用密封盖封住针孔,连接侧管,让血液缓慢流出,速度过快不用开关控制患者可出现明显头痛不适,待侧管无血液流出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每次用生理盐水2~5ml,一般不需用尿激酶,必要时变换头部位置,待冲洗液基本清亮时接引流袋引流,穿刺处用敷料包扎。密切观察引流量,一般2~3天复查CT后拔出引流穿刺针,头皮小切口予以缝合1针。

    2  结果   

    本组37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均一次穿刺成功,术中抽出大部分血液后,大部分患者症状立即改善,头痛者明显减轻,烦躁者立即安静,1~2天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消失,住院3~7天,未发生脑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死亡,1例头皮穿刺处伤口延期愈合,37例术后恢复良好,可从事正常工作与生活,2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予以同时行双侧微创引流,治愈出院。随访34例无复发,3例失去联系,未能随访。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为独立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老人,可能与老年性脑萎缩的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有关,当头部受到轻微外力时,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使桥静脉撕裂出血,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包膜产生和释放活性物质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增多,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增多,其抗凝作用使血肿逐渐增大而出现症状,因此,需改变血肿内环境,引流冲洗才能治愈。

    3.2  微创穿刺引流术优点  在没有微创穿刺治疗方法之前,慢性硬膜下血肿多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或钻孔引流术,需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特别是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时间长,费用高,对患者损伤大,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目前采用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优点如下:(1)CT精确定位,可于床边立即进行引流;(2)麻醉方法简便,不需全麻,在局麻下即可完成;(3)操作简单,创伤小,穿刺针代替引流管,固定确实,穿刺针不会移动而损伤脑组织,患者可下床活动,轻微外力不会使穿刺针脱落;(4)穿刺处切口小,发生局部感染及颅内感染机会小;(5)行微创后可经穿刺针侧管反复冲洗。

    3.3  微创术中注意问题  (1)穿刺前切口部位选择及切口大小:选择穿刺点时要避开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以减少大出血机会,做切口时,不宜过小,做长0.8cm为宜,切口过小,穿刺针与头皮紧密接触,穿刺时高速运转的穿刺针会产生高热而灼伤头皮,切口不易愈合。本组1例因切口小,头皮被灼伤,5周才愈合,正常1周左右愈合。拔针后切口缝合1针,防止脑脊液漏和继发颅内感染。(2)穿刺时,通过内板、硬脑膜时主张一次性穿透,若分层进针,可能造成硬脑膜与颅骨潜行剥离可导致形成硬膜外血肿,本组操作中有2例出现硬膜外出血,但量不多,约数毫升,未作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均自行吸收,若血肿量迅速增大,必要时需做开颅行血肿清除术。(3)穿刺达到预定深度后,观察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速度,多为陈旧性血液,若引流液压力较高,应控制速度缓慢引流,待压力降低后用注射器抽吸,负压不能过大,抽吸速度以3~5ml/min为宜,不需要也不可能将血肿一次完全抽吸干净,血肿大部分抽吸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明显变淡。(4)穿刺中若发现为新鲜出血,可能为硬膜外出血所致,进针深度不够,需再进针少许,术后观察有无新鲜出血,必要时随时复查CT,据情况做相应处理。(5)本组有2例为双侧硬膜下血肿,同时进行微创穿刺引流,单侧不宜过多抽吸硬膜下陈旧性血液,以免两侧压力差过大而形成脑疝,让引流液自然引流,冲洗时等量置换。


作者单位:445300 湖北建始,建始县人民医院

作者: 向世清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