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9例诊治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5。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1例保守治疗30天无效行剖腹探查术,3例保守治疗耐心不够而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4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5.7天。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1例保守治疗30天无效行剖腹探查术,3例保守治疗耐心不够而手术;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腹部微波理疗的应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关键词】  肠梗阻; 胃肠外营养; 糖皮质激素; 生长抑素; 微波理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我院1997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炎性肠梗阻49例,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19~76岁,中位年龄32.4岁。所有病例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21天(平均7.2天)。导致EPISBO的手术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4例,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松解术1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肝破裂修补术4例,小肠破裂修补术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3例,胃癌根治术2例。既往有手术史者19例,其中两次手术以上7例。症状出现时间:术后1周内19例,1~2周22例,超过2周8例。术后均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44例,腹痛41例,呕吐27例。辅助检查:全组腹部X线摄片检查,均有明显肠腔内积气,不同程度肠管扩张,液气平面。B超检查43例,其中39例提示不同程度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CT检查36例,均提示肠壁水肿增厚、肠管扩张、肠腔积液、积气、渗出。

    1.2  治疗方法  全组早期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方法有:(1)持续胃肠减压;(2)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每8h给予5mg,1周后逐渐停药)以减轻炎症反应[2];(4)使用生长抑素(3mg/12h)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直到病情缓解后逐渐停药; (5)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防治毒血症;(6)腹部给予微波理疗。部分患者在胃肠道功能部分恢复后给予消化道动力药物促进肠蠕动。保守治疗30天无效者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肠粘连松解,部分小肠切除。治愈标准:腹胀腹痛消失;肛门恢复排气排便; 24h鼻胃管引流液少于400ml,不含胆汁;停用生长抑素后症状没有反弹;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2]。

    2  结果

    49例患者治愈时间在第1周内11例,第2周内27例,第3周内8例,第4周内3例,平均住院时间15.7天。4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即行手术探查。术中见部分肠管坏死,行小范围梗阻坏死肠段切除术;1例保守治疗30天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部分小肠明显狭窄、瘢痕增生、无弹性、肠壁高度水肿,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因未能耐心保守治疗而行手术,术中见小肠广泛粘连,肠壁广泛高度水肿,行肠粘连松解时并发肠破裂而行大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并发肠瘘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另1例因切除大部分小肠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本组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EPISBO的病因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除因肠麻痹以及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外,90%~91%是由腹腔炎症、手术创伤所引起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炎症性肠梗阻,绝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3]。它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4~6]。如小肠功能恢复以后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呕吐以及X线检查有肠梗阻表现的患者可确诊为术后早期肠梗阻。从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病理来看,炎症反应于2周内消退,组织修复于术后1个月完成,而病程在术后1个月的患者已失去了炎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临床的治疗要区别对待。腹腔内炎症是指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残留。本组感染性手术均是造成腹腔积血、积液的基础。所述手术创伤包括肠管粘连的广泛分离、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手术操作造成的肠管损伤。另外交感输入的抑制效用,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炎性反应,麻醉和止痛药作用等也参与了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形成。文献报道[7]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和其他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是造成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基础。据本组3例过早手术患者术中所见,由于腹腔内广泛粘连, 且多为肠管间粘连, 故较少能发生肠绞窄。

    3.2  EPISBO的特点  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炎性肠梗阻常有以下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常发生在术后2周内,一般不超过4周。本组患者2周内出现症状41例。(2)术后肠蠕动曾经一度恢复,并有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梗阻症状,且逐渐加重。(3)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4)腹部呈对称性膨隆,其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严重,很少有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大多数减弱或消失。腹部触诊有柔韧感,最显著的部位即是粘连最严重的位置,一般位于切口下方。(5)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但无高热,亦较少发生肠绞窄。(6)非手术治疗者绝大多数有效。本组中经保守后治愈43例(87.8%)。

    3.3  EPISBO以保守治疗为主

    3.3.1  目前倾向于保守治疗  因为EPISBO患者大部分是腹腔内广泛炎症导致的肠梗阻,较少发生肠绞窄。随着粘连的吸收和消退,病变很有可能自愈,术后早期炎症重,肠壁高度水肿,肠腔压力大,粘连致密,肠管极易损伤且愈合能力差,易造成肠瘘。而且术中难以确定梗阻部位,往往不得不将手术范围扩大,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若多次行肠切除会导致短肠综合征。王斌等[8]治疗68例EPISBO患者,2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肠瘘16例,死亡4例(17.4%)。4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3.6天。

    3.3.2  保守治疗中重视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腹部微波理疗的联合应用   在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过程中,以营养支持+生长抑素为主治疗EPISBO,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9]。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持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在EPISBO前期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消化液丢失的同时常伴随血浆蛋白的大量丧失,从而造成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和肠壁水肿加重,肠壁屏障功能破坏,同时肠腔内压力增高,极易发生内毒素入血及菌群移位。因病人较长时间未进食,肠黏膜已由高柱状变为扁平状,吸收能力明显减弱,应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刚开始应给予肠内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减轻肠壁水肿,促进炎症消退和粘连松解。但长期大量应用可以加重水电解质紊乱,因此本组患者的使用时间不超过10天。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胃肠道激素释放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9],有效减低肠腔内压力,从而减轻肠腔内消化液大量积聚导致的肠管扩张和缺血性改变,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腹部给予微波理疗,可以加快腹腔内炎症渗出及肠壁水肿的吸收,从而能缩短保守治疗时间。本组患者大多数在2周内好转。

    3.3.3  保守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如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并阵发性加重,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液、肛门排除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位置以及血清中磷和酶类的升高等[8,10]。绞窄性肠梗阻时需积极手术治疗。本组有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治疗。(2)在规范化保守治疗下,EPISBO长时间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这种情况表明肠管有明显的狭窄,长时间保守治疗使患者全身情况恶化。只有手术治疗才能有效地解除梗阻,阻断恶性循环。

    3.3.4  手术治疗  炎性肠梗阻时肠管高度水肿,致密粘连,甚至呈脑回状或冰冻状,分离肠管时将严重损伤肠管浆膜,极易形成肠瘘。而且术中难以确定梗阻部位,往往不得不将手术范围扩大,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若多次行肠切除会导致短肠综合征。本组中3例因保守治疗时耐心不够而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并发肠瘘,经营养支持及改善引流后再次手术而治愈。另1例因切除大部分小肠并发短肠综合征。

    综合本组病例结果显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腹部微波理疗的应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3 Pickleman J, Lee RM.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nn Surg,1989,210(2):216-218.

4 Ellozy SH, Harris MT, Bauerr JJ,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bowel obstruction: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in 242 consecutive abdominal operations. 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4-1217.

5 Fraser SA, Shrier I, Miller G, et al. Immediate postlaparotom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 16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m Surg,2002,68(9):780-783.

6 杨建光,赵宇,于作夫,等.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6):1638-1640.

7 Luckey A, Edward L, Yvette T.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rch Surg,2003,138(2):206-214.

8 王斌,李红艳.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8):479-480.

9 Riparnonti C, Panzeri C, Groff L. The role of somatostatin and octreotide in bowel obstructio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ults. Tumori,2001,87(1):1-9.

10 陈江谊,马少锋,刘钧澄,等.小儿绞窄性肠梗阻血清中磷脂酶A2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11):612-613.


作者单位:122500 辽宁凌源,凌源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作者: 王亚雷, 范丽杉, 罗有林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