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2期

对高校教师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特点,探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方式及评价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从某高校教工体检结果中,随机抽取1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方案,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方案。结果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平衡膳食、规律生活、心理平衡等生活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特点,探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方式及评价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通过从某高校教工体检结果中,随机抽取178 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方案,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方案。观察两组人群1年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平衡膳食、规律生活、心理平衡等生活方法进行干预,1年后干预组血压下降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增高,成为我国居民常见多发病。为探索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通过从某高校的体检结果中随即抽取高血压患者178例,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其结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某高校教工体检1826人中,随机抽取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者178例,分为干预(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7例,男56例,女41例;对照组81例,男51例,女30例;两组年龄在26~70岁之间。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时间  对干预组采用干预方案(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组内的任何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年。

    1.3  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取了如下措施:(1)健康教育: 请专家专门为这些人员讲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常见症状、监测方法、用药指导、预防措施,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2)运动指导:自编平血降压操,让干预组人员学会做此套保健操,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40min,每周至少3次,经常运动者可以坚持每周5~6 次;(3)明确提出戒烟、限酒、平衡膳食、规律生活、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议;(4)用药指导: 根据动态血压的结果指导患者用药或调整用药;(5)定期监测血压。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对血压改变情况  本研究表明,干预组收缩压平均降低4.2±5.2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9.3±7.8mmHg;对照组收缩压平均降低1.3±6.3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2.2±5.7mmHg。两组血压前后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通过结果说明1年以后两组人群血压均有降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

    2.2  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本研究表明,干预组:干预前吸烟人数为53例,干预后降为21例,由干预前54.64%降低到干预后21.65%;干预前限酒人数为20例,干预后为65例,由干预前20.62%增加到干预后67.01%;规律有氧运动干预前为12例, 干预后为75例,由干预前12.37%增加到77.32%。干预后吸烟、饮酒和少运动3种不良生活方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各种行为方式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高校应广泛开展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本次研究对象为高校教职工在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他们大多文化程度高,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教学、科研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再加上经济收入尚可,生活水平较高,运动时间又相对较少;对预防保健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应在教工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掌握预防高血压的知识,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3.2  健康教育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不良行为  研究显示,非药物干预措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1]。如果血压能持续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则心脑肾并发症不易发生。本结果表明干预组1年后血压改变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3.3  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据报道,每天饮用含40g乙醇的红酒或啤酒,4周后两种酒具有相似的升高血压作用,血压升高与饮酒量呈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即使少量至中等量的饮酒,也有升压作用[2]。本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组有67.01%的患者限酒或戒酒,吸烟人数下降到21.65%,这有利于血压控制。

    高血压发生发展还与心理情绪因素有关。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3]。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宛悦,王若涛.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防治策略.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640.

2 李燕,高平进. 长期饮酒对浙江景宁畲族人群血压、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高血压杂志,2005,13(9):573-576.

3 阳晓,杨定娇,阳旭.高血压患者第四医学行为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性干预效果的调节.高血压杂志,2005,13(1):45-47.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10002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医院

作者: 田莉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