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3期

立体定向同位素 32P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40例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方法对40例颅咽管瘤囊性变立体定向穿刺、囊腔内放疗。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为脑深部肿瘤的内放疗和化疗提供精确定位和简便安全给药有效途径,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全身影响极为轻微。【关键词】立体定向穿制32P腔内放疗囊性颅咽管瘤200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方法 对40例颅咽管瘤囊性变立体定向穿刺、囊腔内放疗。结果 32例术后6~38个月随访,CT或MRI瘤腔消失率69%,显著缩小31%;30例视力、视野障碍改善。结论 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为脑深部肿瘤的内放疗和化疗提供精确定位和简便安全给药有效途径,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全身影响极为轻微。

【关键词】  立体定向穿制 32P腔内放疗 囊性颅咽管瘤

    2000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32P内放疗治疗囊性颅烟管瘤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以来笔者选择性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患者进行了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6~63岁,平均20.8岁。12例为外院开放手术切除后复发病例,23例为首次治疗,5例接受二次内放疗。据头颅CT或MRI测得瘤体直径3~4cm 10例,4~5cm 20例,>5cm 10例,30例囊壁有钙化,10例囊壁有增强瘤实质,均伴有非交通性脑积水。入院时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有颅高压症状,视力、视野障碍30例,有10例单眼失明,18例表现垂体功能低下,主要为发育及性功能障碍,14例有下丘脑损害表现,主要为多饮、多尿、睡眠时间长。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进行,一般采用MC-91型或LEKSELL立体定向仪,安装定向架,接定位器后,用CT扫描,确定靶点坐标,算出三维坐标(X、Y、Z)系数值,依此定位后,一般于靶点同侧额部发际内2.0cm钻孔入路,如入路中有重要结构,应另选穿刺点入路,借助导向器用细穿刺针穿刺,如遇囊壁较韧,阻力大,应轻轻捻转,以利穿刺,有落空感后,即进入囊内,抽尽囊液后计算体积(即囊液体积),抽出囊液的2/3,按1.5mci/ml或按0.54mci/g肿瘤组织,向囊腔内注入同位素32P(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提供),本组注入剂量为4.5~10.5mci。5例患者因随访肿瘤腔消失不显著而再次治疗。术后及随访期以症状改善,影像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来判定疗效。32P内放疗间隔期为1~3个月,可反复使用,但由CT复查后决定。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因囊液大部排出,术后其临床症状即得改善,颅高压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率。其中32例术后6~38个月随访,CT或MRI显示瘤腔完全消失,部分病例仅存鞍区残留钙化病灶;视力、视野障碍30例,视力、视野改善,10例单眼失明无改善,其余均视力显著提高,其中23例完全恢复正常;14例多饮多尿患者中除6例有轻度症状外,其余症状消失;18例成人性功能障碍及4例儿童发育迟缓均有一定改善;10例瘤腔>5cm者4例瘤腔明显缩小,5例因不显著而分别于6、7、9月行第二次治疗。本组近期有效率为100%,6~38个月随访,瘤腔消失率69%,显著缩小31%。

    3  讨论

    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为脑深部肿瘤的内放疗和化疗,提供精确的定位和简便安全的给区途径,使肿瘤局部得到大剂量放疗和化疗,对周围组织结构及全身影响极为轻微。颅咽管瘤属鞍区常见先天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鞍膈关系可分为:鞍内、鞍上、鞍内鞍上和脑室内共4种类型,70%以上为囊性,是同位素治疗最好指征,因其生长位置,病程中压迫邻近结构而出现视力及内分泌障碍,同时可引起非交通性脑积水而产生严重后果,由于现代影像学技术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部分或切除率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死亡率,以及较高的术后复发率[1],史玉泉报道华山医院282例颅咽管瘤手术部分切除者176例,手术残废率10.2%,全切者19例,手术致残率26.3%,Yasargil回顾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144例手术,致残率16%,死亡16.7%,Hoffman报道50例手术,术后17例复发,占34%。颅咽管瘤是以囊性为主的良性肿瘤,病理生理效应均为囊腔所致所以如能消除囊液或减少囊液,并进一步破坏囊壁细胞,使其减少或停止分泌囊液,能得到显著疗效,甚至痊愈,而BACKLUND说明了颅咽管瘤为放射敏感组织肿瘤[2]。

    32P-胶体磷酸铬(Cr32PO4)大小为0.6~2.0μm颗粒的草绿色胶体溶液,物理性能稳定,不溶于水,不易扩散入血液,为纯β射线,半衰期14.4天,平均能量0.69Mev,组织穿透力7.9mm,同时其注入瘤腔后能均匀分布于瘤壁,90%的射线能量积于囊壁细胞,可达200Cγ,能有效的破坏肿瘤细胞,其射程短,对囊外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不但能杀灭增殖期肿瘤细胞,也能杀灭静止期肿瘤细胞,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放疗同位素,但其放射线不能达到肿瘤效果差,32P不但用于颅咽管瘤,而且对囊性神胶质细胞瘤均较适用[3]。尤其重要功能区和脑干,对于直径小于3cm实质性肿瘤也有效。故只选择对囊性颅咽管瘤进行内放疗。在本组中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排除囊液冲洗后,症状均得改善,在治疗后6~38个月随访中,69%病例囊腔消失,无手术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说明了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以CT立体定向同位素32P放疗为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宗惠, 李士月,于新,等.CT引导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内置入放射性核查的治疗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2:72-75.

2 史锡文,张佳栋, 王斌, 等.胶体磷酸铬内放疗术治疗中性颅咽管瘤.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0,3:37.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28-553.


作者单位:237005 安徽六安,六安市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孙桂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