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经中线切口治疗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结论顶部硬膜外血肿应考虑到上矢状窦的破裂,切口应经中线,暴露上矢状窦。顶部硬膜外血肿。经中线切口。上矢状窦破裂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行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切口为防上矢状窦破裂所致出血,均经中线做马蹄形切口,骨瓣均经中线,手术中发现顶部硬膜外血肿约6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本组55例颅脑外伤病人经CT证实均为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50ml)。结果 手术中见全组55例,合并上矢状窦损伤35例, 死亡率0。结论 顶部硬膜外血肿应考虑到上矢状窦的破裂,切口应经中线,暴露上矢状窦。

【关键词】  外伤;顶部硬膜外血肿;经中线切口;上矢状窦破裂

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行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切口为防上矢状窦破裂所致出血,均经中线做马蹄形切口,骨瓣均经中线,手术中发现顶部硬膜外血肿约63.6%合并上矢状窦的破裂,外伤性上矢状窦的破裂是导致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25~67岁,平均42岁。GCS评分7~13分的50例,均发生一侧瞳孔散大,3~7分5例,双侧瞳孔均不同程度散大。

    1.2  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出血量在50ml以上的顶部硬膜外血肿,18例有跨中线的顶骨骨折线。

    1.3  并发症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均清醒,GCS评分在5分的3位患者手术后早期经气管切开通畅呼吸道,对症及支持处理后15天左右神志清醒。

    1.4  治疗  本组患者经CT证实均为外伤性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50ml)患者,入院之后均行手术治疗,均采取经中线的马蹄形切口,切口大小依血肿而定。在中线上小心钻孔(亦可在中线旁钻孔,之后再咬去部分骨质至中线),形成骨窗。小心用脑压板分离硬膜与骨瓣之间的粘连,掀开骨瓣,可见其下上矢状窦有无破裂,有则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进行上矢状窦的修补,清除血肿,悬吊硬脑膜,硬膜外置一引流管后放回骨瓣,缝合皮肤,结束手术。

    1.5  结果  全组55例,死亡0例,手术后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存活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53例(96%),Ⅱ级2例(4%)。

    2  讨论[1]

    作为地市级医院接触颅脑外伤病人的机会很多,2003年笔者曾遇到过2例顶部靠下的硬膜外血肿的患者,因头颅CT未见骨折征象,只是选择依血肿部位的开颅,掀开骨瓣后,见黑色的静脉血大量自中线处流出,填塞明胶海绵无效,悬吊硬脑膜亦无效,遂手术中用咬骨钳咬去骨质至中线,但是患者因出血过猛均死亡。因为顶部硬膜外血肿的来源无外乎三种原因:(1)骨折线出血;(2)硬膜与颅骨之间的血管撕脱出血;(3)上矢状窦出血。而经过这几年的资料分析总结,笔者认为上矢状窦出血是顶部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故在此后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我科对于顶部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均采取经中线切口,因为经中线,更好地暴露了上矢状窦,便于压迫及修补,故近几年的类似患者均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5-339.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萍乡市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