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1期

浅谈“汗”的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汗”理论临床应用汗对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的理论,历代医家均有阐述,对中医的临床辨证施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汗的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浅谈如下。1汗与津液的关系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同属于水液源于水,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然汗乃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汗” 理论 临床应用

汗对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的理论,历代医家均有阐述,对中医的临床辨证施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汗”的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浅谈如下。

    1  “汗”的生成及其重要性

    1.1  “汗”与津液的关系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同属于水液源于水,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由此可见汗津关系密切,同源异名。然汗乃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

    1.2  汗血同源  血和津液来源相同,功能相似,二者关系非常密切,故有“津血同源”之说。《灵枢·营卫生会》所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所以古代医家一再强调:失血的病人不可再行发汗;津液丢失的人,不可再放血。这说明汗泄太过必然津伤,津亏则血少。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这是“汗”法的理论在临床上实际应用中得出的结论。故自古有“大汗亡阳”和“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说法。

    2  “汗”的生理功能

    2.1  散解体热,平衡津液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即指高热病人通过出汗而热退的例证,从而得知出汗是解除体温的途径之一。暑热烦渴而汗出,是人体自身体温调节。热随汗出,自解自救,达到阴阳平衡,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液生理功能。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在人体的结构中,约占体重的2/3以上,在机体内除了脉管中的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属于津液。由此可见,津液不但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然津液的代谢,主要靠肺、脾、肾三脏升降功能的协调来进行,其中一部分变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不能再利用者,则下输于膀胱,化成尿液排出体外。通过这样的调节,不断的吐故纳新,从而维持津液代谢的相互平衡。

    2.2  邪随汗出  临床常见风寒束表,邪客肌肤,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当发汗解表,使寒邪随汗外出,积聚体内引起水肿、痰饮等疾病,亦可通过出汗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泄出去,由此可见发汗是人体废物排泄的途径之一,是驱邪外出的重要治疗大法。正常之汗具有协调阴阳,通畅气血,调和营卫,调节津液的作用。

    3  “汗”在病理上的反应

  汗为心之液,与津血同源。张介宾说“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说明营血和津液是汗之化源。而汗液的排出与否,则受卫气的控制与调节。如果外邪侵犯人体肌表,则腠理闭塞,卫气不得发泄,则无汗而身热。如果卫气虚,固摄无力,就会出现自汗。

    3.1  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汗症以属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阳虚不能卫固于外,阴液即易于外泄,治宜益气固表;汗自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此乃腠理不密,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盗汗多属阴虚内热,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逼津液外泄,则五心烦热,夜寐盗汗,治以滋阴降火;由于肝火亢盛或湿热内蒸汗出,往往兼见面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脉象弦数,此乃邪热郁蒸,当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主治。

    3.2  脱汗  脱汗发于病情危重之时,正气欲脱,阳不敛阴,以致汗液大泄,汗出淋漓不止或如珠,同时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等症状,是阳气将绝的征象。治宜回阳救逆固脱。

    3.3  战汗  多发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症见发热烦渴,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热势渐退,多为正气拒邪,若正胜邪退,乃属病趋好转之象,及时顾护阴液,调整阴阳,则邪去正安。

    此外临床常见有黄汗、手汗、足汗、额头汗等汗症,其病因病理变化及其治法,临症因人、因时、因地辨证施治,切中病机,则效如桴鼓。

    4  临床上的应用

    4.1  无病先防,既病防变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由于外邪发病的一般规律,都是由表及里,当邪客腠理及时用汗法治疗,驱邪外出而愈,从古至今用汗法治疗风寒束表之症,以驱邪外出不致传变入里,每用必验。人们在诸多的体育锻炼中,促进新陈代谢,一方面提高卫气的卫外功能,从而使卫气开合有度,使卫气的温煦与卫气司腠理之开合相互协调。卫气的温煦作用能增高体温,由于卫气的发泄,腠理开而汗出,出汗则能降低体温。如天寒气温较低,则卫气又可使腠理闭而无汗,以增加卫气的温煦作用以保持正常的体温,从而增强体质及抗病邪的目的。

    4.2  “八法”之首“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伤寒论》说:“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明确了汗法的应用原则,用以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亦可用于利水消肿。汉代张仲景明确指出:“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对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治以和营解毒,解肌透疹。临床可汗与不可汗的原则,《伤寒论》说“亡血家,衄家不可发汗”。《灵枢·营卫生会》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原则。“汗”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其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不同,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灵活适当地运用汗法于日常生活以及临床施治,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434100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