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2期

Chediak-Higashi综合征1例(附文献复习)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Chediak-Higashi综合征契-东综合征(Chediak-HigashiSyndrome,CHS)临床少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白细胞的溶酶体膜有缺陷,变性溶酶体相互融合,使颗粒变大而数目减少。经瑞氏(wright)染色后呈紫红色、圆、椭圆或多角形异常颗粒。现将我院诊治1例CHS报道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契-东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临床少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白细胞的溶酶体膜有缺陷,变性溶酶体相互融合,使颗粒变大而数目减少。经瑞氏(wright)染色后呈紫红色、圆、椭圆或多角形异常颗粒。这种白细胞功能损伤,不能释放溶菌体酶,趋化性差,吞噬、杀菌能力减弱,以致患者常有反复、不易治愈的顽固感染、贫血及出血等。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常预后不良。现将我院诊治1例CHS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彝族,3岁7个月。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加重月余就诊,以肺炎入院。以往无输血史、药物过敏史,否认毒物及放射物接触史。父母系表兄妹结婚,否认母孕期疾病史。体温38.5℃,发育正常,营养较差,面色苍白,贫血貌,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毛发及局限性皮肤色素减少,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胸片显示双肺感染;肝脏体积增大。CT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纵隔内淋巴结、右肺淋巴结肿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痰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抗体检测阴性。血清溶菌酶测定:43.5mg/L。血常规提示Hb 64g/L,RBC 2.9×1012/L,PLT 212×109/L,WBC 9.3×109/L,N 0.59,L 0.33,M 0.06,E 0.02。嗜中性杆状、分叶粒细胞浆内有较胞核着色浅的紫红色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的粗大异常颗粒(见图1、2);淋巴细胞浆内见较胞核着色深的紫红色圆形巨大嗜天青颗粒(见图1)。骨髓检查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中幼以下各阶段嗜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粗大异常颗粒,形态着色同血片(见图3、4);淋巴细胞浆内含有巨大嗜天青颗粒,形态着色同血片(见图4)。骨髓检查诊断:Chediak-Higashi综合征。

    2  讨论及文献复习

    CHS亦称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目前被认为是溶酶体疾病[1]。1943年Beguz Cesar第一个报道了3例本病。1948年Steinbrinck,1954年Higashi又各报道1例。1952年Chediak 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1955年Sator 撰文认为Chediak和Higashi报道的资料相似,从而命名为Chediak-Higashi综合征[2]。CHS多于婴儿期发病,Blume总结1943-1972年报道的59例,其平均发病年龄为5.58岁,病人很少能活至20岁。本病例出生1个月开始发病。

    CHS患者家族常有近亲婚配史。本病例患儿父母系表兄妹结婚。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白细胞的溶酶体膜有缺陷,变性溶酶体相互融合,形成粗大颗粒,微孔通过性障碍,多种水解酶不能释放到吞噬空泡内,脱颗粒作用延迟。结果白细胞的功能损伤,表现为对趋化因子反应差,吞噬、杀菌能力减弱,导致患者常有反复、不易治愈的顽固感染。在电镜超微结构上白细胞内有巨大溶酶体颗粒,这些颗粒产生黑色少,故引起部分白化[1]。患者常有局限性白化及色素沉着,发病初期即可见皮肤点状白化区,暴露部位(如面部、手的皮肤)可出现过度的色素沉着;眼色素层的色素减少或缺如,造成畏光,眼球水平震颤及眼底苍白[2];该病加速期亦称淋巴瘤样期(lymphoma like phase)或终末期(terminal phase)。该期的病发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更为显著。由于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的增殖浸润,故可造成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系统症状,病人多于此期发生感染和出血而亡[2]。

    CHS血象因病程不同有不同表现,可全血细胞减少;加速期2/3的病例可有血小板减少。最有诊断价值的是中性粒细胞内出现Dhle小体样物及淋巴细胞内出现巨大嗜天青颗粒。Dhle小体样物着灰紫红色、圆、椭圆或多角形,直径2~5μm颗粒。中幼以下各阶段粒细胞皆可出现,其本质为溶酶体,含丰富的水解酶;淋巴细胞内嗜天青颗粒,着紫红色,较细胞核着色深,直径2~5μm,其他细胞亦可见此类颗粒[2]。目前对CHS淋巴细胞内出现的巨大嗜天青颗粒描述基本一致。对CHS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异常粗大颗粒着色描述差异较大,文献报道有紫红色、灰紫色、灰蓝色等20余种着色描述[3]。笔者认为导致其着色、描述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如染色方法不同,涂片染色时间不同或染色后观察时间不同,主观判断不同等都会影响其着色及颜色描述。本文把CHS细胞中出现的异常粗大颗粒称之为CHS颗粒。

    CHS无特殊治疗,反复感染可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也有人认为抗生素并不能控制感染,应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和维生素C预防感染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也可试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加速期出现贫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可用抗微管药物和激素(如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等)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群,阮幼冰.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骨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电子显微学报,2004,23(1):75-76.

2 王振法,杨崇礼.血液病诊断及图谱.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47-249.

3 李顺义,史敏.Chediak-Higashi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的现状和研究方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487-489.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1 614100 四川乐山,解放军42医院检验科 2 614000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