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9期

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64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吡格列酮组(15mg/片)和安慰剂组,观察随访3个月。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HbA1c、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C肽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1),HDL-C较治疗前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吡格列酮组(15mg / 片)和安慰剂组,观察随访3个月。 结果 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HbA1c、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C肽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安慰剂组血糖、血脂各参数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 应用磺脲类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安全性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磺脲类;吡格列酮

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DM)的前期阶段,每年有5%~10%糖耐量减低(IGT)人群发展成DM,高者可达12%,采取干预措施可逆转IGT,降低IGT人群DM的发病率[1]。在第68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报道了一些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吡格列酮可以减少75%以上的糖耐量减低者(IGT)发生2型糖尿病[2]。笔者通过观察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4 例,女30例;平均年龄64±10岁,平均病程6±5年,平均体重指数24 ±3,胰岛素剂量36~96u/d,空腹血糖7.2~13.0mmol/L,餐后2h血糖10~18mmol/L,无严重心脏病、无肝肾疾病,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严重慢性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试验前患者均接受磺脲类降血糖药物治疗≥1 个月,受试期间磺脲类药物剂量不变。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吡格列酮组(32 例)和安慰剂组(32例);安慰剂与吡格列酮(15mg / 片)外观、大小、重量、颜色、气味、包装上完全相同。两组服药方法相同,均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吡格列酮和安慰剂,每日15 mg,早餐前30 min 口服,疗程为3个月。

  1.3 检测指标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和12周末测血压、心率,记录药物反应,测定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素、C肽、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降糖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治疗组FBG、2hPBG降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5%,安慰剂组分别为40.6%、43.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

  2.2 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 、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见表2):治疗12周后,治疗组FBG、HbA1c、TG、游离脂肪酸、C肽较治疗后明显下降(均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安慰剂组血糖、血脂各参数无明显改变(P>0.05)。表1 两组病人治疗情况比较表2 两组病人血糖及胰岛素、C肽、血清脂质等水的变化

  3 讨论

  吡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3]。

  本研究中,经过12个月干预治疗,T2DM患者血糖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和HbA1c,降低FBG,2hPBG的有效率分别为93.8%,75.0%。在基础降糖治疗方案,降糖药物无亚组间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间相比,FBG、PBG、HbAlc减低明显。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能进一步改善原使用磺脲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及HbAlc,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此改善作用更加明显,考虑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研究表明,TZDs类药物不同种类其作用方式存在差别,但降糖幅度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4]。与安慰剂相比,吡格列酮增加胰岛素介导的降血糖作用15%;高糖钳夹试验表明吡格列酮可以增加胰岛素介导的降血糖作用达44%[5,6]。对于磺脲类、双胍类不能良好控制的血糖,加用吡格列酮后均有良好表现,对于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加用吡格列酮后,也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一项针对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药物达到最大剂量仍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为期两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7],经过92周治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bAlc较前下降0.89%,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组HbAlc较前下降0.77%;空腹血糖在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组平均下降1.8mmol/L,较格列奇特组1.1mmol/L明显减少(P<0.001);另一项磺脲类联合吡格列酮的临床资料显示:加用吡格列酮可以降低FBS 19.3%;PBS 16.3%;HbAlc 13%[7]。

  本研究结果提示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安全性好,患者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孙贝容.糖耐量减低患者药物干预治疗104例临床观察.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 :371-373.

  2 杨金奎. 血糖控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解读200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有关降糖药物的报道.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5):294-296.

  3 Saltiei AR,Olefsky JM.Thiazolid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2 diabetes.Diabetes,1996,45(12):1661-1667.

  4 Nishimura Y,Inoue Y,Takeuchi H,et al.Acute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peffused rat liver.Acta Diabetol,1997,34:206-210.

  5 Gastaldelli A,Toschi E,Pettiti M.Effect of physiological hyperinsulinemia on gluconeogenesis in nondiabetic subjects an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2001,50:1807-1812.

  6 Edgerton D,Cardin S,Emshwiller,et al.Small increases in insulin inhibit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solely caused by all effect on glycogen metabolism.Diabetes,2001,50:1872-1882.

  7 Derosa G, Cicero AF.Metabolic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and rosiglitazon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treated with glimepiride:a twelve-month,multicenter,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parallel-grouptrial.Clin Ther,2004,26:44-54.

  

作者: 吕艳红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