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2期

传染科护士工作体验现象学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对从事传染科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观念、职业危害、情感感受和社会地位,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讨护士对传染科工作的体验,以半结构式的深入会谈法对18名传染科护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五个步骤进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士对从事传染科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观念、职业危害、情感感受和社会地位,为护理管理者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讨护士对传染科工作的体验,以半结构式的深入会谈法对18名传染科护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五个步骤进行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 传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三个主题:心理负荷过重、职业危害、情感受挫。结论 传染科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动机差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加强与传染科护士的沟通,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传染科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变现状,改善工作环境,减轻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关键词】  护士; 传染; 厌倦,职业性; 现象学研究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特殊,自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科室,使得护士容易精神紧张,从而致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反应,表现为全身不适、厌倦及睡眠障碍等问题。目前临床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到传染科工作的问题,传染科工作成为职业压力源。近十几年来,有关护理工作压力源对传染科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多[1],但国内少见以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传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报道。本课题尝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对传染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以期探讨出护士不愿到传染科工作的相关因素,为管理者制订人性化的传染科护理管理制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某三级甲等医院59名有从事传染科工作经历的护士,根据护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家庭状况,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传染科护士18名。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访谈员培训 为避免研究对象产生顾虑,访谈员为医院护理专家。事先对访谈员进行质性研究资料收集方法的培训,同时为使访谈员切实掌握访谈技巧、半结构式深入会谈法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让访谈员于2009年3月选取2例研究对象作预初访谈,并将资料撰写成文,共同反复阅读、分析。2009年8月开始正式访谈。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对59名报名者按护龄、学历、从事传染科工作经历、婚姻家庭状况进行目的抽样,选取其中18名进行访谈。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包括以下问题:请问你从事传染科工作的感受如何;在你的传染科护士经历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家人、朋友如何看待你的传染科工作;你为什么不愿意到传染科工作等。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访谈本着自愿、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双方约定会谈时间、地点;说明现场录音的必要性,获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充分运用有效沟通技巧鼓励研究对象描述其传染科工作体验,表达其感受。访谈者对其谈话内容不加任何评价。现场录音,并适时记录,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访谈过程中她们的情绪变化。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通过反复听取录音、阅读记录,将录音资料整理成本,对资料采用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中18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有5名已离开传染科护理岗位。年龄(30.12±2.1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8名(44.44%),中专10名(55.56%);工作经历1~12年,<3年3名,3~5年3名,>5年12名,平均(10.35±2.23)年;婚姻状况:未婚5名,已婚13名,有子女7名;经资料分析,总结出下列因素。

  2.1 心理负荷过重 (1)传染科工作特殊,危险性高,传染病人往往身患HBV、HIV等病种,三班倒护士直接接触病人时间长、责任重,长期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易导致心理疲劳。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对工作产生厌倦感。(2)在传染科上班,情绪波动大,易激惹。(3)超负荷应急 在工作中往往这边没做完,那边又打铃呼叫,到病人床边晚了一会儿,患者就抱怨、指责。

  2.2 职业危害大 (1)在传染科工作,最担心的是被传染,护士每天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每天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多种工作危害之中,身心健康受到威胁。(2)在传染科,一例HIV病人,该患者情绪反应激烈,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当时笔者值夜班,担心病人有自杀倾向,加强了病房巡视。在一次巡视病人时,患者情绪失控,严重威胁在场人员的身心安危。(3)在传染科工作身体抵抗力下降。(4)工作环境差,病房设施也较差,传染病房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缺乏心理沟通,思想情感会受到压抑。(5)“担心自己感染传染病”、更“担心传染给家人”等,尤其是在哺乳期。

  2.3 情感受挫 (1)影响恋爱婚姻。(2) 社会认可度低,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3)投入与收获不平衡: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住院病人逐年减少,不能为医院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工作热情和兴趣不足。传染科工作比其他科室需付出更多的精力,承受更大的身心压力。(4)无望感,盼望脱离传染科,又不知何时是尽头。

  3 讨论

  3.1 护士从事传染工作体验与工作疲溃综合征 人们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工作疲溃(burnout),又称心身衰竭[2]。根据Maslach等的定义,工作疲溃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3]。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易激惹、个人无成就感,严重者会离开工作岗位,它主要涉及护士等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负荷过重、职业的危害、情感受挫3个主题,既是传染病对护士产生负性影响的结果,又是造成传染科护士不良体验的压力源,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传染科是综合性医院集中收治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科室,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严重影响了护士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护士不安心本岗位工作,而其他科室的护士不愿来传染科工作,使传染科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本课题所访谈的18名研究对象均不同程度地描述了因从事传染科工作带来的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动机差等疲溃现象,这些体验符合Maslach对工作疲溃综合征概念和表现的表述。这证明本研究的18名访谈对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传染科工作疲乏状况。

  3.2 亟待提高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调查中,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存在着“担心自己感染传染病”、“担心传染给家人”等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心理疲劳、精神紧张等心理问题。面对工作压力产生负性情绪时,也不能有效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等因素,使护士心理失去平衡,出现强烈的挫折感、无助感等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会使护士精神耗竭。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重视。因此,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提高传染科护士的心身健康水平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强对护士业务技能、心理知识的培训和传染科护士自我职业防护的教育,使其学会必要的职业及心理应对技巧,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对心理压力的调节能力,以减少疲溃感产生。

  3.3 对护士从事传染工作疲溃状况应采取有效对策

  3.3.1 管理者对传染科护士的心身疲溃状况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为管理者应首先加强人性化管理意识,有责任认真研究从属医院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需求、行为和动机,设法多与护士沟通交流,换位思考,关心理解传染科护士,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传染科护士的感受。研究中发现访谈使她们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感受到被关注。这提示我们,沟通交流是减轻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积极措施。

  3.3.2 转变固有观念,寻求社会支持 (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传染科在平常的工作中没有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创造的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如突发传染病流行时期,护士毫无怨言地奉献在一线。因此,希望各级领导关心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护士专科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支持护士在职学习,提高传染科的综合素质。(2)定期轮岗,合理安排班次。Maslach等[5]提出,应从人的工作匹配(person2jobfit)理论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工作疲溃感。个体与工作不匹配程度越高,个体体验的工作疲溃感就越严重。因此,需合理轮值传染科工作,定期轮换工作岗位。每3~5年轮换1次,改变环境,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以利于消除疲劳及恐惧感。

  3.3.3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传染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1) 社会支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普遍增益效果。在职称评定、聘用或分配奖金时多考虑传染科的护士,适当给予政策支持,使其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体验到自身价值[1]。 (2) 理解护士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研究中发现,传染科护士因报酬不公平、支持保障系统不完善而导致情感受挫。同时也发现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人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提示我们,这种可贵的职业精神和进取心值得护理管理者的关注。(3)应提高传染科护士的职业补贴。还可对传染科护士采取延长年休假,运用感情、宣泄、尊重激励法,关注传染科护士的安全、休息、冷暖等问题,加强后勤保障等支持系统。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6],提供交心通气宣泄工作、心理压力氛围,如生病慰问探望、生日祝福、组织娱乐活动等,营造人性化温馨管理环境。经常提醒护士在工作中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4 小结

  本次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传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描述了传染科护士工作疲溃的状况,总结出三个主题:心理负荷过重、职业危害、情感受挫。通过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传染科护士需求的了解,为今后制定人性化的传染科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为传染科护士提供了一个被关注、被理解的平台,希望通过各级管理层和传染科护士的共同努力,改变现状,使传染科的护理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彬,张徐宁,嵇友菊.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格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A):28-29.

  2 Albercht JL.What job stress means for the staff nurse.Nursing adminis tration Quarterly,1982,7(1):1211.

  3 稻冈,文昭.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3255.

  4 彭寿君,刘梅初,朱石生.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20-222.

  5 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 chology,2001,52:397-422.

  6 杨玲燕,段梅欣.传染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70-571.

作者: 王翠玉,周 莹,黄清珠,陈惠华作者单位:363000 福建 2013-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