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标志军队科研力量正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全军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渝创建——进一步确立我军在创伤医学研究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本报重庆讯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于1月8日正式挂牌,成为全军第一个也是目前获正式批准建成的惟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事件标志着我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零的突破。此举进一步确立了军队在全国创伤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重庆讯 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顺利
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验收,于1月8日正式挂牌,成为全军第一个也是目前获正
式批准建成的惟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事件标志着我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取得零的突破。此举进一步确立了军队在全国创伤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标
志着我军战创伤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表明国家在军队建立国家重点实验
室的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军队科研力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据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于19
84年为全面加强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提高基础研究水平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现
已成为代表我国基础研究最高学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重要科研基地。进入国家重
点实验室的条件是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必须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
有重大需求的、基础性、关键性的问题,并且在研究上已达到较高学术水平。
  2001年,这一体系首次向军队开放。位居西南的第三军医大学因其在战创伤
医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成就而抢先进入相关部门的视野。多年来,该校依托战创
伤基础研究实验室、烧伤研究实验室、复合伤研究实验室这三个全军开放(重点
)实验室,致力于战创伤、烧伤、复合伤等平战时最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威胁性
的伤害的防治研究,在该校程天民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取得了以3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1999年10月,三个实验室进
行强强联手,联合组建为“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立足于创伤医学发展前沿,向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健康“一大杀手”的严重创伤
的救治发起主攻,夺取了全军第一个“973”项目“严重创伤早期全身反应与组
织修复的基础研究”,经五年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进而于2005年,在激烈竞争中,
又取得继续深入研究的第二个“973”项目。在长期研究、特别是经过“973”项
目的攻关研究中,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了高
水平的实验基地,从而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2001年3
月,该实验室在全军重点实验室评选中以优秀的成绩率先闯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估行列,2003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成为
国家在军队试点建设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严重创伤救治与组织修复为主要研究方向。据第三军医大学科研
部介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许多疾病已逐步得到控制,但创伤的发生率
却呈上升趋势,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各类创伤发生率更是急剧上升。严重创伤
后,往往因并发症多导致存活率低,而且损伤组织的功能难以修复导致致残率高,
患者即使存活下来,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
斗力的一个重大危害。阐明严重创伤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出有效救治措施,促
进损伤组织修复特别是功能性修复更是成为创伤救治中的世界性难题。
  该实验室正是瞄准这两大难题进行攻关,采取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
的研究模式,以降低严重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为研究目标,其主要的具体学术方
向为:(1)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2)创伤愈合与
组织修复的基础及应用研究,(3)交通伤(撞击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4
)现代战伤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5)烧伤早期损害与救治研究,(6)复合伤
的复合效应机理与救治研究。今后5年的主攻方向是:严重创伤内稳态失衡、缺
血缺氧损害、失控性炎症反应机制及调控;创伤反应差异性的遗传学机制;创伤
愈合与组织修复的分子基础及促进愈合的新措施;烧伤、复合伤、现代战伤救治
的新方案及灾害性、恐怖性创伤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措施。重点阐明严重创伤并
发症防治的关键基础理论,揭示几种重要组织修复障碍的分子机制,并提出相应
的具体的临床救治新方法和新措施,力争在研究结题时,从临床救治上将持续居
高不下的创伤后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5%~10%,重度脑创伤死亡率和
伤残率降低2%~3%,创面愈合速度提高5%~10%,以良好的军事和社会效益推
动我国创伤医学研究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试点建设期间,该实验室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研产出和竞争
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承担了包括两项国家“973”项目、两项国家“863”计划、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
基金等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
一等奖两项;申请专利21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和著名国际学
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7部;与国际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
研合作关系,提升了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该实验室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3个
博士后流动站及院士两名。
   (应洪舒 熊希莉)


作者: 2006-3-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