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四军医大西京医院等研究证明:“薄弱期”训练保护可防运动性肌肉损伤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本报陕西讯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一项全军医学科研“十五”指令性课题——“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日前结题。这项研究证明,在骨骼肌结构“薄弱期”进行健康保护,可预防运动性肌肉损伤的发生。耐力......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陕西讯 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一五○医
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一项全军医学科研“十五”指令性课题—
—“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日前结题。这项研究证明,在骨骼
肌结构“薄弱期”进行健康保护,可预防运动性肌肉损伤的发生。
  耐力训练是人们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而耐力训练
所引起的运动性肌肉损伤也非常多见。当发生运动性肌肉损伤时,骨骼肌结构会
出现相对“薄弱期”。许多研究认为,运动性肌肉损伤与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炎症反应在运动性肌肉损伤中具
有修复损伤和恢复组织功能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耐力训练的效率,减少运动性肌肉损伤,上述两个研究机构的
研究人员将40只健康雄性8周龄大鼠,按1、2、3、4、6、8周的训练时间分为6个
训练组,每组分别为4、4、6、6、7、8只大鼠,让其进行上坡跑中等负荷运动(
坡度为+5°,以16米/分钟的速度持续奔跑45分钟;每周训练6天,休息1天)。
然后,研究人员按不同的训练时间水平处死大鼠,取其比目鱼肌肌腹进行电镜和
光镜观察。其中,电镜观察的重点是不同训练阶段大鼠的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变
化、肌原纤维和肌节排列的规则程度、肌节明带(I带)和暗带(A带)的完整情
况及位置关系、Z线异常变化等。研究人员另将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让其在笼内
自由活动。在饲养过程中,这些大鼠均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的比目鱼肌可见程度不一的肌肉空泡变性、颗粒
变性和透明样变性等(以3周组最为明显,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其Z线异常率在
训练后开始增加,在第3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2、3、4周训练组比目鱼肌
Z线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根据上述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肌肉组织学病理改变提示大鼠比目鱼肌发生
运动性肌肉损伤,并在第3周时损伤最重,出现了骨骼肌结构的相对“薄弱期”;
训练4周后大鼠比目鱼肌Z线异常率水平逐渐降低,说明肌肉对运动具有良好的适
应能力,同时提示在训练中,应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周期,在骨骼肌“薄弱期”
应适当减小训练强度和缩短训练时间,以达到既要逐步提高肌肉对运动的适应能
力,又要防止因损伤积累而产生运动性肌肉损伤的目的。
   (张中桥)


作者: 2006-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