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美科学家称已开发出可预测病人意愿的软件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上周的《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电子杂志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借助数学公式,计算机能够对无行为能力病人的意愿做出判断,其结果的准确性一点不比家属或者朋友的判断差。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能确定这位病人的态度是选择治疗还是放弃治疗,医生往往会征询其指定监护人的意见。但是温德勒......

点击显示 收起

  将自己的命运交由电脑来掌控,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上周的《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电子杂志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借助数学公式,计算机能够对无行为能力病人的意愿做出判断,其结果的准确性一点不比家属或者朋友的判断差。

  研究中,大卫·温德勒及其同事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逾70拥有博士学位的美国老人,原本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后又染上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能确定这位病人的态度是选择治疗还是放弃治疗,医生往往会征询其指定监护人的意见。但是温德勒的研究小组却利用一个名为“基于群体的治疗指标”的计算机软件来帮助他们做出决定。这款软件可以从年龄、种族、教育程度、病况以及其他因素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筛选出类似病人的资料,然后找出这个群体中最通用的治疗意见,将之与当前病人的可选方案相匹配。研究人员分析了近2万名监护人及病人的决定,结果发现,监护人并不能非常完美地理解病人的意图,大约只有2/3的监护人能够准确预测出病人自己希望做出的选择。

  温德勒的研究小组围绕一个简单的变量建立了一个初级的“基于群体的治疗指标”:通过分析癌症病人的调查统计数据,他们发现,只要有1%的希望可以恢复一定程度的健康,能够具备思考、记忆和交流的能力,大多数美国人愿意选择“生”;相反的,如果失去思考、记忆和交流的能力,即使有99%的生存机会,他们也会选择放弃治疗。利用这个初级治疗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病人的意愿进行了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监护人所作决定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的准确率都在78%左右。

  不过,这个治疗指标是建立在一个单一变量的基础上的。温德勒表示,这样一个可以为无数病人提供“生还是死”的指导性预测的数据库,必须对宗教、性别、年龄、血统等一系列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一个95岁的糖尿病重度患者在经过侵入性治疗后,可能会对2%的恢复机会说‘不’,而一个20岁的年轻人,哪怕只有1%的机会,也会说‘行’的。”他强调说。但他相信,仅仅依靠一个变量就能够达到78%的准确率,那么等到通过上千份公共调查所获得的个人资料补充进数据库之后,预测的准确率还将大幅提高。

  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生死抉择的主意肯定存在诸多争议。批评家认为,这不仅仅会引起相关的伦理问题,比如数学公式是否能够替代人类的复杂情感等,光是搜集并整理所需要的病人资料以建立一个可行数据库也是一项浩大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哈佛医学院医学伦理学负责人丹·布洛克说:“仅仅由于计算机运算法则预测更为准确,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使用它,有很多其他的理由需要医生考虑并采纳人类代理人或者监护人的决定意见,比如,很多病人希望在做出可能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抉择的时候,也能听听家人或者朋友的意见,不论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另外,采用这样一套代替病人决定生死的计算机系统也可能面临很多政治阻碍。2005年曾经牵动全美国人民神经的特丽·夏沃案就是最好的先例。这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妇女15年来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她的丈夫提出诉讼要求法庭允许拔掉她赖以为生的食管,让她自然死亡,而特丽的父母则坚决反对。旷日持久的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就连佛州州长和议会以及一些宗教势力也牵扯了进来,最后夏沃的丈夫获胜,特丽被拔掉进食管13天后死亡。“经过特丽·夏沃的案件,(很多监护人)开始出于宗教和哲学的原因而拒绝作出死亡选择。”俄亥俄州Summa卫生系统家庭医疗中心副主管威廉·斯马克说,迫于政治和其他压力,“人们改变了想法”。他怀疑,这个数据库系统能够持续更新,真实地反映这些可能影响人们最终决定的因素。

  但温德勒认为,与其说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替病人做决定,监护人倒是可以参考一下计算机的预测结果。斯马克对此也表示赞同:“大部分家庭是第一次作这种决定,通常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治疗指标可以提供一个标准参考,使人们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宽心。”(记者 陈丹)

作者: 2007-3-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