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钟南山:科学家投稿被拒后要懂得申诉

来源:广州日报
摘要:《自然》杂志创刊于1869年,有130多年历史,该杂志承诺“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伟大成果展示于公众面前”。论文在《自然》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代表着单位、个人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荣誉,也代表了国家的科研实力。与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自然》研究系列杂志执行主编林达J·米勒《自然》临床系列杂志出版人朱莉......

点击显示 收起

    《自然》杂志创刊于1869年,有130多年历史,该杂志承诺“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伟大成果展示于公众面前”。



  论文在《自然》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代表着单位、个人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荣誉,也代表了国家的科研实力。



  与会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自然》研究系列    

杂志执行主编林达J·米勒



  《自然》临床系列杂志出版人朱莉·所罗门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游苏宁



  昨日(23日),生物医学论坛——中国首次《自然》专家报告会在广州举行,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的两位主编前来与中国医学研究者沟通交流,旨在提高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的水平和技巧。报告会由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医学院主办,钟南山院士主持。



  论坛上广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科研人员尤其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杂志上投稿成功率很低。据统计,1994年~2002年中国内地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只有48篇。《自然》研究系列杂志执行主编林达J·米勒介绍道:“每年中国科学家投向《自然》的稿件中只有2%~4%的论文进入编辑者视野。”



  那么,这是否说明《自然》存在歧视中国科学家的倾向呢?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自然》研究系列杂志执行主编林达J·米勒、《自然》临床系列杂志出版人朱莉·所罗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游苏宁展开激烈讨论。



  “将提高中国审稿人的数量”



  林达J·米勒:我们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被问到对特定的国家是否存在所谓歧视的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如此。我不敢说《自然》完全没有(这种情况),这是杂志不光彩的一面。所以,我们现在努力使得《自然》的审稿人来自世界各地。这一次来中国和中国医生沟通,希望钟南山院士能向《自然》推荐中国籍审稿人。如果中国籍审稿人比重越来越高,那么中国学者投稿后遭受偏见和歧视的感觉会越来越少。



  “中国学者被拒后往往不吭声”



  钟南山:一旦论文被拒绝,我们要学会向《自然》申诉。中国科学家比较“害羞”,一般我们的论文被拒绝会懒得向《自然》表达不同意见。我建议,我们的科学家要懂得申诉,如果你认为被拒绝得不对,有辩驳、复议的权利,可以逐条反驳说明,最终有可能会被接受,这是有先例的。但我们中国人太谦虚,往往被拒绝后就不吭声了,这是不对的。



  “中西合作更利于论文发表”



  朱莉·所罗门: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学者在发表论文时寻求和西方学者合作会提高论文投稿成功率,我觉得这种做法是有益的。中国学者在文章设计、写作理论上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容易习惯国外编辑的思路,这当然会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作者: 2007-5-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