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陈竺印象:“赤脚”科学家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这个30年前的赤脚医生,开始面对13亿人口的健康问题。曾经与陈竺一同插队的沈立(现任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告诉记者:“1970年,在江西省信丰镇山香村老圳头小队当赤脚医生的时候,陈竺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自制宣传画,召集社员们宣讲预防痢疾、胃病的知识,还亲自教社员急救处理的卫生常识。务实陈竺:“赤......

点击显示 收起

非常故事



  2007年6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命决定,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此上任。



  这个30年前的赤脚医生,开始面对13亿人口的健康问题。



专业陈竺:“懂行”的官员



    “中国医改如何定调,不是新部长陈竺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但是作为卫生部门的一把手,能够把眼光首先盯在疾病控制与预防上,这充分显示了陈竺是一个非常懂行的卫生行政官员。卫生部需要这样的内行官员。”第八套医改方案的起草负责人王虎峰教授对陈竺提出对疾控预防要高度重视的观点,表示极为赞同。



  此前,陈竺提出:“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无疑,疾控预防将成为未来中国卫生事业改革一大重点。”  王虎峰教授认为。



  事实上,陈竺对“未病先防”的观念早在30多年前就有体现。



  曾经与陈竺一同插队的沈立(现任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告诉记者:“1970年,在江西省信丰镇山香村老圳头小队当赤脚医生的时候,陈竺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自制宣传画,召集社员们宣讲预防痢疾、胃病的知识,还亲自教社员急救处理的卫生常识。”  沈立回忆,“我们插队的地方蛇很多,陈竺还专门讲解识别蛇的种类以及蛇咬伤急救的知识。”



  2003年非典过后,身为中科院副院长的陈竺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改革提出了“十大措施”,内容涉及公共卫生建设、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协调发展、法制先行、应急机制、农村医疗体制、人才队伍、建立公关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提供者三方新框架、教育宣传以及国际合作。



  但没有人想到,4年后的今天,他出任了卫生部部长一职。



务实陈竺:“赤脚医生”论中医



  “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中医确实需要‘与时俱进’,而中西医整合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2006年11月,正当社会上“中医存废”之争如火如荼时,陈竺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身份在“中国泰达生物论坛”上发出了呼吁。



  当时会场上的陈竺给听众的印象是“西医专家”、“分子生物学家”,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陈竺竟有着5年运用针灸、草药给患者治病的赤脚医生经历。



  沈立告诉记者:“1970年5月中旬,我和陈竺一起来到江西省信丰镇山香村老圳头小队。插队落户的第一年,陈竺全凭自学成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



  在沈立的印象中,陈竺看病基本是用中草药和针灸的,“西医那一套顶多就是用碘酒消毒伤口”。



  在陈竺5年的赤脚行医经历中,有件事情让沈立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双抢’(抢收、抢种),知青吴惠立得了严重痢疾,连水喝下去都马上拉出来,”沈立说,“当时人已经严重脱水,耳朵上那圈皮都干裂了!”作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陈竺用自学的医学知识精心护理了吴惠立三天两夜后,亲自将其背到乡里的卫生院。最终,在乡卫生院吴惠立得救了。



  实践决定一切。有赤脚医生经验的陈竺言语恳切地提出:“中医确实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历史原因,医学没能对不同生命体的机理有非常深入的认识,而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实践;中医的‘八纲’理论还是朴素的思想,不够全面,有些疾病还归不到‘八纲’的原则里;中医药的某些药方的作用,还缺少重复性。”



  他发自内心地说:“中医必须现代化。现在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会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故步自封的历史,其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创造21世纪新的医学,这种医学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领导者陈竺: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



    “我们是哀兵,都说哀兵必胜。要有这种危机感。”这是陈竺在2000年的惊人之语,当年10月陈竺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那一年也正是中国人在全球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绩崭露头角之时。



  曾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的陈竺敏锐地指出,目前全世界正在研制的生物技术药中25%为各类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经过20年的努力后,  终于成为了近年来批准新药中位居第二的产品”。据他预测,2010年世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销售额可达200亿美元,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



  在陈竺的视野中,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意义已经上升为“关系国民经济、生活质量乃至国家安全等‘人本’、‘国运’的关键学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把生命科学及相关技术定位于:“已不单纯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动力,其还是支持社会进步的引擎。”



  他本人也曾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动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他的指导下,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组建了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南方基因有限公司,并将部分研究成果以技术转让形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亲情陈竺:血液病专家的不了情



  2000年,中国旅法著名“装置艺术家”陈箴因病溘然长眠于巴黎拉雪兹公墓。



  这让陈竺悲痛万分。逝者正是比陈竺小两岁的弟弟,死因恰恰是陈竺毕生倾心研究的血液病。



  1980年,当陈竺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血液病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时,酷爱艺术的弟弟陈箴却被发现患了溶血性贫血。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危险疾病,患者会因红细胞破坏加速,骨髓造血能力不足,而出现贫血症状,并可能危及生命。弟弟的患病无疑成为十几年来陈竺倾力攻克血液病难题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动因。



  据了解,1999年底,为了让弟弟改善情绪、正确认识疾病,他还曾亲自为弟弟授课,研读医学典籍。



  但陈竺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自己的家事,因为他是一个沉默、谨慎的人。但陈竺同时又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养鸡,耕地,摘茶叶,整天做工,累死人!”  好友沈立回忆起当年,陈竺很会“苦中自寻乐”:游泳、爬山是他最喜欢的两件事。



  “我们插队的地方三面环水,又要上山种油茶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他的习惯了!”沈立说,夏天村里发大水,有时把桥冲断了,陈竺竟直接游到河对岸去干活。



  “在那个时候,陈竺的家庭背景是不好的,但他很乐观!”沈立说,“用现在流行的词就是:他很阳光!”
作者: 2007-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