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科学松鼠会:嗑开科学的坚果

来源:新华网
摘要:“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科学松鼠会的发起人姬十三说。姬十三是30岁的嵇晓华的笔名,这位复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在2008年初离开了和动物脑袋打交道的科研生活,来到北京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了这个“......

点击显示 收起

        “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科学松鼠会的发起人姬十三说。  

  

        姬十三是30岁的嵇晓华的笔名,这位复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在2008年初离开了和动物脑袋打交道的科研生活,来到北京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了这个“科学松鼠会”,并开设了一个群博(多人博客),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看到有趣科学文章的地方。  



        据姬十三称,这是一个“科学写作团体”,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科研机构,以及一些权威媒体,作者的专业涵盖物理、生物、心理、数学、电子等多个方面。  



        “我们宗旨就是写专业又好看的科学文章。”姬十三说。松鼠会网站上的公告栏写了四个词:专业、好看、活泼、有容。  



        因为姬十三和其他“松鼠”发现,中国的科学爱好者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层次差别很大,这导致了他们对科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千差万别。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针对全国成人公众(16-69岁)的第五次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98%。虽然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城乡之间也是如此。公众的迷信程度仍然较为严重。  



        姬十三认为,他们所做的不是“科普(科学普及)”,因为科普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意味,他们只是想让大众觉得,“咦,原来科学也可以是这么有趣的事儿”,那就足够了。相比“科普作者”,他更喜欢被称为“科学作者”。  



        5·12四川地震发生后,松鼠会策划了“地震专辑”,20天之内发稿量达到30余篇,内容涵盖地震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动物预报地震,靠谱吗?》等影响比较大的文章。这个专辑为他们带来了相当高的点击量。  



        奥运临近,松鼠会专门推出了“奥运专辑”。首篇推出《止咳药中为什么含兴奋剂?》,作者薄禄龙针对媒体报道,科学解密咳嗽糖浆等药物中的“兴奋剂”成分。  



        该专辑将从奥运科技装备、天气控制、奥运村科技等角度多方面、全方位地解析与奥运相关的种种科学知识。  



        “科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想让科学看起来更亲切,让更多的人喜欢科学。”这是姬十三和松鼠们的理想。  



        “我想用行动告诉科学同行:如果你热爱科学,却不打算和实验室终生相伴,也不一定要放弃所学,完全可以换一种两者结合的方式,用文字来传播科学之美。”姬十三说。
作者: 2008-7-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