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钱永健:“科学比课本上的更有趣”

来源:新闻晚报
摘要: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包括钱学森堂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内的3名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帮助他们获奖的是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为生物与医学实验带来革命,它发出的荧光像一盏明灯,帮助研究人员照亮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感谢水母提供绿色荧光蛋白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前,本报记者就试......

点击显示 收起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包括钱学森堂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内的3名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帮助他们获奖的是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为生物与医学实验带来革命,它发出的荧光像一盏明灯,帮助研究人员照亮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  



钱永健获奖之后,在自己任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举行了一个电话记者会,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感谢水母提供绿色荧光蛋白  



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前,本报记者就试图联系采访本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热门人选钱永健,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表示,由于近来采访要求激增,校方考虑在诺贝尔奖结果公布之后安排媒体采访。  



北京时间8日18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获奖名单,钱永健的名字赫然在列。  19时37分,记者收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发来的电子邮件,告知钱永健将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在当地时间8日上午8时30分  (北京时间8日23点30分)接受全球媒体的采访。  



电话采访开始后,钱永健首先感谢了和他一起分享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下村于1962年从生活在美国西海岸近海的一种水母身上首先分离出了绿色荧光蛋白,钱永健说:“他的工作使得一切成为可能”。  



钱永健对他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了感谢,“我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些工作。  ”“我还要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予我这个荣誉,其实今天的我不会比昨天的我聪明多少。”  



在此前举行的一个发布会上,钱永健还感谢了提供绿色荧光蛋白的水母,“它们拥有绿色荧光蛋白已有数百万年,但却没有人发现,让我们向水母致敬!  ”  



继承了科学家“基因”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钱永健这个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可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头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事实上,钱永健的家族可谓是“科学家之家”,钱家的家谱,似乎就是一本工程师的花名册。钱永健的父亲是机械工程师,舅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学教授。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  



在记者会上,本报记者向钱永健询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影响使得钱氏一家出现了如此多的著名科学家。钱永健笑答:“我想,你也会从你的父母身上继承一点东西的吧,我可能就是继承了这种科学家的‘基因’。  ”  



妻子第一个分享获奖喜悦  



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前就有机构预测钱永健将会是化学奖的有力争夺者,因此,钱永健说,他的获奖“既惊喜,又不那么惊喜”。  



“我知道网上有一些传言,”钱永健说,“我不能说谎说我对此没有动过心,但我不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不是会在今年把奖颁给这个项目,或者,他们可以把奖颁给其他很多从事相同工作的人。所以,也不一定是我拿奖。  ”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化学奖获奖名单之时,钱永健居住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还未亮,祝贺获奖的电话将他吵醒。而第一个与钱永健分享获奖喜悦的,正是他身边的妻子。  



钱永健说,有不少科学家都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原本也应与获奖的3人一道分享荣誉,“我知道一个奖项只能同时给3个人,评审委员会决定谁得奖一定十分艰难”。  



“科学比课本上的更有趣”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由于儿时患有哮喘,他不得不尽量避免室外运动。他经常花上数小时在地下实验室中做化学实验。在昨天的记者会上,钱永健也谈到了儿时的经历,他说,实验所产生的鲜艳色彩让他着迷。  



16岁那年,钱永健在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中获一等奖。这项比赛现名“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  



钱永健以获得全国荣誉奖学金的骄人成绩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化学和物理。但是,这位化学天才少年,却对传统的化学感到忍无可忍,十分失望。有记者质疑钱永健,为什么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却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对此,钱永健回答说:“学校里有很多课程,我不喜欢高中的课,但幸运的是,我知道科学比课本上所教的更有趣,尤其是对于上世纪60年代的教学方式而言。  ”  



钱永健后来终于发现,神经生物学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  



他的成果可以让孩子感兴趣  



在今年获得化学奖的3人中,钱永健走出的可以说是绿色荧光蛋白开发历程的“最后一步”,在下村与沙尔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了绿色荧光蛋白特性。他改造绿色荧光蛋白,通过改变其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其中包括蓝色、青色和黄色,并让它们发光更久、更强烈。  



由于绿色荧光蛋白用紫外线一照就发出鲜艳绿光,研究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动物、细菌或其他细胞的遗传信息之中,让其随着这些需要跟踪的细胞复制,可“照亮”不断长大的癌症肿瘤、观察有害细菌的生长。绿色荧光蛋白就仿佛是伊战中跟随军做“嵌入”式报道的记者,让旁观生物学反应的研究人员像在电视旁追踪战争进程的观众一般,通过“现场直播”了解进展。  



钱永健对自己的成果评价说:“绿色荧光蛋白让生物学反应在视觉上更直观,不仅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让孩子们感到有兴趣,他们甚至可以自己进行原本要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工作。  ”  



钱永健说,他的获奖“表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根据统计,在1992年以前,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科研文章寥寥无几,但仅去年,与绿色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相关的科研文章达到12000篇。  



下一步想要挑战癌症治疗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钱永健说,他接下来还是会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还有无穷无尽的工作要做,我这些天的任务就是坐在电脑前回复电子邮件、完成各种报告。  ”  



谈到将来目标,钱永健表露出自己希望为攻克癌症贡献力量的愿望。他的父亲和博士导师就是因为得癌而死。  “我爸爸得了胰腺癌,诊断出来6个月后,他就离开了我们。  ”  



钱永健不久前瞄准癌症成像和治疗,与同事研制出U形缩氨酸,用于承载成像分子或化疗药物。  



“我一直想在临床方面做一些与我事业相关的事,”钱永健说,“如果可能的话,癌症就是终极挑战。  ”  



或许能够激励中国年轻人  



在钱永健之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还有李远哲,李远哲获奖是在1986年。  



时隔22年,华裔科学家再夺诺贝尔奖,钱永健向记者表示,他的获奖会令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或许能激励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也会激励来自其它各个国家的年轻科学家”。  



生长在美国的钱永健似乎已经不太会说中文了,在记者会上,他告诉一位中国记者,他能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但我不知道怎么说出来”。  



【相关链接】  



除了钱永健之外,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还有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他们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现年80岁的下村修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马丁·沙尔菲现年61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