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拒绝疫苗在危害谁

来源:新浪财经
摘要:他在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都受到威胁情形下仍坚持自己的科学观,坚持向公众说明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人们从各方面看到的现象是,费城儿科医生、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vaccine)共同发明者PaulOffit是千夫所指,是美国人眼中最痛恨的人。)抨击Offit是诱惑制药业的生物皮条客(biostitute),将Offit坚持儿童接种疫苗的倡议归结为奸......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期《连线杂志》封面文章介绍了一位与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伪科学现象进行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的儿科医生Paul  Offit。他在自己和孩子的生命都受到威胁情形下仍坚持自己的科学观,坚持向公众说明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人们从各方面看到的现象是,费城儿科医生、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共同发明者Paul  Offit是千夫所指,是美国人眼中最痛恨的人。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环保人士罗伯特·肯尼迪(RobertF.  Kennedy  Jr。)抨击Offit是诱惑制药业的生物皮条客(biostitute),将Offit坚持儿童接种疫苗的倡议归结为奸商和贪婪动机。



  许多人在各种场合公开责骂Offit。有人甚至威胁要取他的性命,还要人绑架他的两个孩子。他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开会时遭到抗议者的迎接,手持的标语上称他是恐怖分子,对他动手动脚。



  这位曾获大奖的科学家究竟因何遭如此恶毒的攻击?原因就是他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在医学刊物和去年出版的书籍中大胆地公开声明,接种疫苗不是导致孤独症,自体免疫疾病,或任何其他慢性病症的原因。他还以非常严谨的证据来证明结论。他认为是那些推崇无效,甚至造成危害的虚假孤独症治疗者应对此负责。



  结果Offit成为反对对儿童进行系统接种疫苗,以及颁布这方面所需法律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的主要攻击目标。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像演员等公众人物,他们成为发动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这是一场在政党、各阶层和宗教界间对传统科学的挑战。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场对抗还是现代高速通信和可广泛获取信息时代的产品。疫苗的怀疑者和拒绝者有着互联网和主流媒体作为强大靠山。而这些媒体非常有兴趣专门向公众兜售伪科学来制造一场"大讨论"。



  Offit自称,人们将他描述成一个接种疫苗的鼓吹者。但他认为自己是科学的鼓吹者。他认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白热化的战争,仅靠科学还是不够的。那些接受了蛊惑人心的观点的父母深受其害。因拒绝接种疫苗,已有孩子因患脑膜炎死去。他认为,这是医学科学的悲哀,未能让父母们相信科学的力量。



  美国的若干州已出现儿童疫苗接种率在下降状况,一些儿童疾病爆发程度几乎首次呈现达到没有出现疫苗前的情形。选择不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家长人数还在增加。据CDC报告,有些允许家长自愿不给儿童接种疫苗的一些州,去年未接种比例达2.6%,较1991年的1%大幅增加。而在加州富人社区中,未接种疫苗的比例已达6%。



  尽管比例还不至于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但据《洛杉矶时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由此造成的冲击是灾难性的。该报发现,加州幼儿园中未接种率尽管仅2%,但这些儿童趋向于在一段时期内患上各种传染性疾病,由此增加了爆发以前已根除的麻疹、百日咳和腮腺炎等疾病的风险。这意味着全美几乎有10%的小学校处于发病的危险中。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五月刊指责因全美疫苗接种率下降而导致群体爆发各种疾病。在非营利性医保机构KaiserPermanente报告中,未接种疫苗儿童患百日咳的几率大幅增加,而这是一种高度传染,伴随剧烈咳嗽,可导致婴儿死亡的疾病。已有流行病学者注意到,美国患百日咳的儿童数量从1976年的1000名儿童已升至2004年的2.6万名。



  在天花被根治之前,它在全球约杀死了5亿人。在60年前,小儿麻痹症每年让1.6万美国人瘫痪;风疹每年造成2万名新生儿出生残疾和智力低下;麻疹每年令400万儿童致病,1.5万以上死亡,让许多患病儿童的大脑终生受损。曾一度被认为是第三世界问题的婴儿死亡率高和寿命缩短已成为第一世界中的现实。



  在美国,人们拒绝来之不易的科学知识也不是新现象。上世纪初已有哲人就总结道,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伪科学,是因科学给出的真实结果经常很严峻和残酷,而前者似乎能提供更令人适宜的说法。那些相信死后再投胎,灵魂能游离躯体之外与人交流和外星球生物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具有未被满足的医疗和精神需求,以及与其他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需求。



  回顾人类历史看,理性常被视为非常态。有理性就要花费气力、接受教育和冷静思考,避免匆忙下结论。这与经几十年的努力而消灭的传染性疾病情况一样,非理性仍在人们思想中游弋,等待着显现机会。



  今天,因儿童期死亡风险正淡出人们的视线,由此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事实上是几乎没有风险的事情感到担忧,即接种疫苗带来的患病效果。如若新生儿患上百日咳,他(她)死于肺动脉高血压症和其他综合征的概率只有1%,而因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死亡风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尚无任何研究表明接种对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具有免疫性的三合一疫苗DTaP而出现儿童死亡的案例。支持接种疫苗阵营中虽无人敢声言疫苗绝对无风险,但它与其他可供选择的手段相比疫苗的风险是最低的。



  尽管已有对疫苗研究和生产的严格审核制度,但仍有许多美国父母亲置科学统计而不顾,对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否接种疫苗忧心忡忡。这是因为人类大脑具有遵循匹配范式(pattern-match)的自然倾向性,从根本上忘却"相关并不隐含有因果关系"的真理,并固执地坚持将近似现象相联系。



  一些患有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亲注意到他们的孩子在接种了疫苗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征兆。所以他们的结论是,必定是疫苗造成了孩子患孤独症。听起来似乎很合逻辑,甚至一些科学家也注意到此现象。但人们早就了解到,儿童孤独症和其他神经方面损伤会在婴儿的18-24个月期间表现出来,而这也是儿童接种各种疫苗时期。它可能相关,但绝非像研究表明的那样是原因。



  Offit在争取儿童接种疫苗的抗争中不后退。他感到科学家在赢得公众信任上必须尽最大力量。这正是科学家们为普及真正科学应尽的责任,尽管这不是他们在学校中学习过的课程。他承认自己在面对社会强大压力下表现的并不那么勇敢。但若仅想到自己在冒生命危险,只考虑自己孩子的生命危险,他连一秒钟也不会多做。他现仍坚持每日清晨4点起床,在书房工作数小时,坚持完成自己的第六本有关人类史上反对接种疫苗运动的书籍。



  Offit希望这本书籍能够拍成电影。他相信,若这个故事能够打动观众,他们可能会接受他所希望传达的信息,即人类此前曾经挫败过对科学的怀疑态度。他实际上是在对每个人接种对恐惧和担忧的病毒具有免疫性的疫苗,即使不能让这些病毒全部消亡,但至少能让其极大地减少。(皖东)
作者: 2009-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