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科学研究,到底是谁“耐不住寂寞”?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本报记者王飞对于被批“耐不住寂寞”,作为全国千万科研人员中的一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种明既感到委屈,又感到无奈。”管理部门“耐不住寂寞”。”但种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科研本身还是有它的规律,如果管理部门也‘耐不住寂寞’,出台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策,一味地追求短期科研成果,恨不......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记者  王飞



  对于被批“耐不住寂寞”,作为全国千万科研人员中的一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种明既感到委屈,又感到无奈。  



  科研人员“坐不了冷板凳”?



  “我觉得我们挺冤的。”种明对记者坦言,“其实大部分科研人言都想安安静静地“坐冷板凳”,心无旁骛地做些自己喜欢的研究。可你看看,每年发论文、出成果等硬性指标必须要完成,还要跑项目跑经费。去年一年时间里,我有大半年都在写项目申请材料。不是我们坐不了冷板凳,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钻研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热衷参与各种各样的评奖,对此种明认为,大部分科研人员自己并不想花那么多钱、时间、精力耗在评奖上,但是科技奖项却和职称评定、待遇水平直接挂钩,如果不去报奖,甚至都不能保证基本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朱敏慧委员对此颇有同感:“我们单位很多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时,是很想潜下心来做点研究的,但时间一长,就会被职称、房子等现实因素驱使着申报各种奖项;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就越来越积极,根本没心思好好搞科研了。”



  管理部门“耐不住寂寞”?



  在一次政协科技界小组讨论会上,种明和其他委员分享了一个故事:她和同事成功申请了一个数百万元经费的微电子技术课题,令她没想到的是,一段时间内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成果;项目拨款部门领导开始急了,三天两头电话打过来质问原因,弄得他们压力很大,“感觉这个领导比我们还想出成果,比我们还坐不住”。



  “是啊,等项目结题验收的时候,这些部门领导比你还着急呢!”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华接过话头,“他们希望你这个项目有亮点,最好‘填补空白’、‘国际领先’”。话没说完,会场就传来一阵会意的笑声。        



  王南华透露,她也有类似的经历:有次研制CCD(电荷耦合元件)相关部件,一段时间没有取得技术突破,给钱的行政部门着急了,最后干脆花高价从国外购买,结果上当受骗,买来的还不是核心关键部件。这个部门领导一生气,原来国内这边的技术研发也终止了。



  “其实我理解甚至同情这些部门和官员,毕竟他们也有上级部门的考核任务。你没成果,他就没政绩了,也就没有升迁机会了。”但种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科研本身还是有它的规律,如果管理部门也‘耐不住寂寞’,出台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策,一味地追求短期科研成果,恨不得一夜之间实现赶超,不但不能促进技术创新,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科技工作者心浮气躁、弄虚作假的不良科研风气。”



  “如果有一天,我们科研人员能安心地‘把冷板凳坐穿’专注研究,而科研管理部门又能‘耐得住寂寞’给予鼓励,我想那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种明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 2011-3-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