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李宁式“专业化腐败”需要“专业型反腐机制”的建立

来源:国际在线
摘要:这个曾公认前途无量的科学家为何卷入腐败。(10月16日《扬州晚报》)反腐触角已经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这是一个缺少反腐“猛料”的领域,不是因为腐败问题不多,不严重,而是因为学术科研领域涉及到太多的专业知识,到底是正常的学术科研经费开支,还是隐蔽性极高的贪污,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这个领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专业审......

点击显示 收起

头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等光环,担任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经费约200亿元的重大科研专项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近日却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批捕。在新中国的科学史上,52岁的李宁很可能成为首个被取消院士称号的“两院”院士。这个曾公认前途无量的科学家为何卷入腐败?(10月16日《扬州晚报》)

反腐触角已经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这是一个缺少反腐“猛料”的领域,不是因为腐败问题不多,不严重,而是因为学术科研领域涉及到太多的专业知识,到底是正常的学术科研经费开支,还是隐蔽性极高的贪污,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这个领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专业审计人员,恐怕很难揭开层层伪装的贪腐盖子。

顶着“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光环的李宁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专业的贪污包装手段下,逐渐滑入犯罪的泥沼——参股或控股开办多家企业,通过“空壳公司”参与课题、捞取公款,最后导致其“出事”。其实纵观李宁的腐败路径,不难发现,很多摆在明面上的体制BUG和他个人的意志薄弱最终让这么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最终锒铛入狱,国家也损失了一位优秀人才,所以,面对新世纪科研领域内出现的一些具有极强“专业型”腐败手段的贪腐分子,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学术科研领域的反腐机制。

李宁卷入腐败,首先源于科研资金缺乏有效监督,根据媒体报道,李宁涉嫌将承担的一个转基因项目的千万元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而在这个公司中,李宁既是占股52%的最大股东,同时还分别任该公司经理、北京三元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属于典型的 “研”、“商”一体型的科学家,即一边是学术领域的大拿,带头人,一边又是公司的董事长,这种双重身份如果没有细密的监督机制,就很容易让当事人分不清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甚至很容易就将本该用于科研的划拨款装进自己公司的腰包了。

在此案中,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李宁的头衔,因为头顶着院士和重大科研专项副总工程师的头衔,所以李宁所在的学校以及项目部门的领导都不太敢或者说没有办法监督他,而他也因为卓越的工作成绩“当仁不让”的成为他所在的领域内的“学霸”,不容别人置喙,更别提什么监督了,所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军人物位置上的科技大佬,是否他们的廉洁自律情况也和他们的名声一般不容怀疑,恐怕还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员或者中层小干部,他们容易涉及到的贪腐可能会更多的被他的上级或者同事所监督,甚至几张用于报销的火车票处理不好也会东窗事发,但是对于像李宁这样的科技界“巨擘”,如何监督,从很多过往发生的案例来看,还基本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阶段。

科研项目资金被骗取、挪用其实在中国的学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审计署每年的审计情况披露我们也能看出其严重性,但是和党政领域内的反腐情况一样,没有人能对学术科研领域的腐败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某种程度上,科研领域内少数掌握某行业领域话语权的人腐败起来更具有隐蔽性,因为很多腐败支出都是可以打着科研投入的旗号列支,所以如何对科研领域的腐败发生进行外科手术式根治,需要有专业型的反腐制度设计,即专门针对科研资金的申报、使用、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并建立倒查和事后追责机制,让胆敢以身试法者有所顾忌。

李宁本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型人才,但是因为个人品行的不端和当前科研投入监督体制的漏洞,李宁成了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我们期待这样的悲剧随着相关体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减少,这就要依靠更加具有专业反腐效果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从目前来看,相关制度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