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与健康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朱锡莹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同年,任健康报记者、编辑。五十多年来,她与健康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国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印上了她艰辛奋斗的足迹。...

点击显示 收起

    朱锡莹,女,1927年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七年制医疗系本科。同年,任健康报记者、编辑。1984年回到母校北京医科大学执教。五十多年来,她与健康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国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印上了她艰辛奋斗的足迹。

 

    1952年7月,朱锡莹初到健康报社时,因她在北京医学院学习时,曾给健康报发送信息,所以,卫生部宣传处处长兼健康报总编辑王立章和健康报的记者、编辑对她并不陌生。有的还特地请她撰写《对“细菌与人”的几点意见》,刊在了1952年6月5日健康报上。作者高士其同志对此特别重视,曾亲自坐着轮椅,到健康报看望她,使她很受感动,并成了忘年之交。也许,这就是对她日后热心卫生科普的一个启蒙吧!

在健康报工作的日子里,工作是紧张的,多样化的,朱锡莹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不停地学习新闻业务,更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了解《健康报》创办的历史和优良传统。

 

    1950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强调指出的“医学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科学,参加这一斗争的是人民全体。卫生工作者是这一斗争的先锋,是这一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卫生工作者如果不把这种科学,这种科学方法教给人民,使人民懂得怎样做,自己也动手来做,单靠少数卫生工作者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成了她的座右铭。她访问战斗在预防医学战线上的科研、教学、防治和卫生宣教人员,热情讴歌他们的业绩,还结合新闻报道撰写科普文章。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送给我国人民珍贵的礼物“玻璃人”,在首都举行展览。她写的《从“玻璃人”看人体的秘密》,用由表及里、层层解剖的手法,透过“玻璃人”的“赛胧”做的透明皮肤,娓娓动听地介绍了人体的骨骼和内部器官肺、心、胃、肠、肾、膀胱等的构造和功能等等,既表达了中德友好之情,又做了生动的卫生宣传教育,得到人们的好评和其他报刊转载。为普及预防和消灭血吸虫病知识,应通俗读物出版社约请,她的科普创作《消灭血吸虫病》于1956年出版:1964年应约参与编写《你知道吗——生理卫生5》,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等等。

 

    1954年10月2日,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在京开幕。她积极介绍了苏联保健事业的成就和预防、医疗以及卫生宣传方面的先进经验。她写文章介绍:“在预防工作上,开展广泛的预防措施和体育运动,使居民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从而使卫生事业不是由少数医务人员的单干事业,而是广大公民自己的事情,卫生人员则着重地起着组织与指导作用”。1956年,朱锡莹被评选为卫生部及直属单位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国家机关党委青年积极分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带来了健康教育的春天。1979年6月,为健康报复刊,朱锡莹积极组建科教部。健康报1979年7月1日复刊的第一期上,在第四版还创设了《知识与健康》专栏,并为此专栏写了第一篇科普文章《医学知识能增进家庭幸福》。在1979年7月29日的健康报上的显著地位,刊出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轻工业部〈关于宣传吸烟的危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和朱锡莹写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就吸烟问题对记者发表谈话》,揭开了我国政府反对吸烟的序幕。

 

    1982年9月~1983年7月,由报社选送朱锡莹到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新闻干部班学习。1984年初到北京医科大学执教。开展健康教育人才开发学术活动,参与国内外健康教育学术活动和合作项目。

 

    1984~1988年,朱锡莹应邀参与由贾伟廉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健康教育学》的编写和部分审校工作,于1988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88年9月~1989年7月,北京医科大学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委托,试点培养健康教育本科生,并于1990年成立健康教育教研室,朱锡莹教授首任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培养了40多名健康教育本科生;并为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硕士研究生班健康教育课程,指导研究生开题研究。1991年,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下设的人才开发学术委员会(后改为人才开发专业委员会)成立,朱锡莹为常务副会长,与黄敬亨、陈世蓉、倪宗瓒、陈成章四位副会长共同协助会长毕效曾开展工作。主要是发动、组织上海、同济、北京、华西、中山医科大学和河北职工医学院等的健康教育教研人员,精诚合作,为健康教育专业建设系列教材:《健康教育学》、《健康传播学》、《健康行为科学》、《心理学》。其中的《健康传播学》则由朱锡莹及北医负责主编。这套系列教材于1993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4年10月,在北京医科大学举办的全国健康教育暨人才开发学术研讨会,交流和研讨了上海、同济、北京、华西、中山等医科大学和河北职工医学院的健康教育办学情况和经验。朱锡莹及时组织各校负责人撰文总结经验和教训,编辑我国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健康教育专辑》,1995年出版,为我国开创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可行性,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性资料。1992年,主译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为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教材。

 

    1988年8月,中国健康教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朱锡莹带着她和陈育德教授合作的论文《利用报刊媒介进行健康教育——以健康报为例》到会上交流。1990年7月,又带着《对2003名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的报告》,到新加坡参加国际健康教育联盟召开的地区性学术会议。1991年6月,第十四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朱锡莹带着她育教研室同事的《吸烟行为的干预研究和活动》参加了大会。1990年~1994年,参与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教育合作项目的全过程,到宁夏、河南试点教学,并参与全国健康教育培训中心为培训县一级健康教育工作者编写了教材《生命知识与传播》,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1988年初,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下,她与刘玉之副研究员等启动了“对北京医科大学一学生吸烟情况调查和干预研究”项目。她坚持的理念是: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拓创新,走自己的路。她决定采用“突破一点,推广全面”的办法,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选北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1987级学生为试点,开设控烟教育课;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迎接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活动,吸烟者戒烟,不吸烟者拒绝吸第一支烟,全班学生互相鼓励、监督,共创北医第一个无烟班。《人民日报》于1988年4月2日刊出了这个班全体同学的读者来信《不能坐视烟雾迷漫》,倡议大专院校学生不吸烟。

 

    于1993年,她运用管理学原理、健康教育学、行为科学、健康传播学等学科知识,总结多年控烟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创立了健康促进模式的“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1994年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卫生部授予部(委)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她主动向学校上交了一份为北医设计和实施1994~1999年控烟五年计划。

 

    199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北医采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控烟,创建无烟大学。

 

    1999年,北医荣获德国医学会国际歌德无烟奖,她编著的《爱我中华  创建无烟世界》于1997年由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获北医科技进步奖。朱锡莹于1997年被全国爱卫会、卫生部表彰为“八五期间”全国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全国控烟积极分子奖。2000年,应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邀请,朱锡莹报告了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在北医,使医学生吸烟率明显下降的研究成果。

 

    多年来,朱锡莹勤于笔耕,除上述著作外,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写《健康教育》条目;参与卫生部妇幼司、贷款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编写世界银行《综合妇幼卫生项目》的培训材料《健康教育教材》;参与编写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主编的《青少年控烟指南》等等;另有科技论文及各种报纸杂志刊出的文章200多篇。

 

 

(张枢贤 胡长风 转自《岁月如歌——中国健康教育发展侧记》)


作者: 2007-1-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