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胡永华:造福人类是我们的责任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记者:梁宾宾访问对象:胡永华访问时间:2006年5月12日星期五访问地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物小档案胡永华,男,1956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卫生系,1990-1992在日本筑波大学进修慢性病流行病学。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预防医学培训部......

点击显示 收起

 

    记    者:梁宾宾

    访问对象:胡永华

    访问时间:2006年5月12日星期五

    访问地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人物小档案

    胡永华,男,1956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卫生系,1990-1992在日本筑波大学进修慢性病流行病学。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预防医学培训部主任,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等。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心脑血管病人群防治的进一步研究

    CMB基金项目: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双生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学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相关性状的双生子与同胞对研究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SARS脆弱人群健康保障的卫生政策研究

    211工程项目:重大公共卫生的循证研究

 

     主要著作

    《流行病学》1988年 参编,中国古籍出版社

    《妇幼保健流行病学基础》1990年 参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实用残疾预防》参编,1993年, 华夏出版社

    《中国残疾预防学》编委,1998,华夏出版社

    《流行病学》主编 1999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更年期保健培训教程》参编,1999年 北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今日高血》编委,1999,科技出版社

    《医学的证据》副主译, 2000年, 青岛出版社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主编, 2001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实用流行病学》主编, 2002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实用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 2002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流行病学进展-第十卷》参编, 2002年,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农村非典防治手册》主编,200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

    《政府应急管理实务》编委 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科技获奖情况

    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培养学生: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2人

 

    梁宾宾:胡院长您好,我的采访提纲您看过了,有需要回避的问题请告诉我。

 

    胡永华:没有。

 

    梁宾宾:谢谢。首先请您谈谈目前我们国家的预防医学学科在医学领域里所占有的位置,近年来公共卫生的发展状况。

 

    胡永华:预防医学是保护健康与促进健康的医学科学。预防医学同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密切相关。预防医学更多的考虑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研究如何早期识别与诊断疾病,减少疾病对人群健康与死亡的威胁。目前,在国内人们常把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等同。事实上,公共卫生所包含的内容要比预防医学宽泛的多。近年来,公共卫生被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众予以高度重视,发展很快。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食品药品监督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逐渐被重视。当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传染病的控制、慢性病的预防、环境与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的监管,卫生资源的合理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方面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公共卫生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就我国发公共展趋势来说,已经是非常令人鼓舞了。

 

    梁宾宾: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在防控非典流行蔓延方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优势也得到了体现,同时您也成为被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在那段非常时期里,您和您的同仁在预防控制这一疾病以及在卫生统计学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在那样一个传染病

突发的紧急情况下,您们是怎样为政府部门提出应急预案,或者说出谋划策的?

 

    胡永华: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与学院的行政领导,我只是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控制非典提供各种方案与建议,向大众宣传控制非典的知识,组织协调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控制非典的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我自己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而学院师生们做的工作确实值得骄傲。4月10日学院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4月16日晚我们接到医学部的任务,向北京5个区县派出专家,作各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副总指挥。我们连夜组建了由曹卫华教授等5人的专家队伍,第二天就到了市政府接受任务。由于疫情的发展,我们又接受了向10个区县派出专家的任务,由王燕等教授组成第二批专家队伍。先后参加到各区县抗非典工作的师生达50余人。

 

    到北京市及各郊区县工作的同志迅速与当地同志一起,到基层进行调查,建立统计分析数据库,并对当地同志进行培训讲解。在疫情高发时,每天要写一份疫情分析报告,作出动态趋势变化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供给决策者参考。据初步了解,单就写材料一项,每人已撰写报告10万多字。北京市领导同志,各个区县的领导同志、北京大学及医学部领导对公共卫生学院派出的专家队伍的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组建一线专家队伍的同时,我们建立了由离退休教授为主的二线专家组,负责及时研究解决一线专家遇到得复杂问题,如隔离措施的采取,消毒问题,医院内感染的控制等。王燕书记,不顾多方劝阻,身先士足,到了通州区进行非典防治,及时解决了该区疫情不清、数据混乱等问题,提供了多项总结、建议与报告。由于工作需要,她回到学院负责一线专家与二线专家的协调工作,使得两条战线的得到了很好的沟通。

 

    4月28日,北京非典报告病例数152人,其中新发103人,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得到新发病例每个人的详细资料。当夜我们接受北京市的任务,4位同志连夜赶往北京疾控中心,设计专门的调查方案,详细的调查表格,由各区县流调大队彻夜调查,次日上午我们完成了资料的录入分析与报告。及时为市领导与中央领导提供了疫情。我们每天下午三点前,向医学部提供完整报告,持续达一个月。为医学部及时掌握疫情提供的重要信息。

 

    我们学院的同学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面对全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咨询热线、北京市民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和个体的120咨询,同学们以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回答了各种问题。

       

    我们派到卫生部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同学,运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流行病学、统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协助统计信息中心处理各种资料,参加了多个省区的疫情的现场调查。

 

     最使我感动的是我们志愿到北大医院、胸科医院、煤炭医院工作的12位研究生同学。我向他们交代任务时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将和非典进行零距离接触,而同学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稍感安心。头天晚上交代任务,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到医院报到了,担任防止院内感染的监督员。在北大医院工作的研究生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非典期间,我院所有学生没有一个私自离开学校,同学们报名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并多次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和向一线人员发出慰问信,做出了一个公共卫生学子应有的贡献。在抗击非典期间,师生们无私奉献、勇挑重担、服从命令、坚守岗位,为抗击非典作出了贡献,也为公共卫生学院赢得了荣誉。

 

    梁宾宾:当时那一幕我也有所体会,非常令人感动。谢谢您。

 

    大家一直关注着艾滋病的防控问题。如果从文化的角度上分析,我认为艾滋病的获得与传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近乎于有意识的传播,就是明知是冒险行为却偏要贪图一时享乐,无视人类基本法则和道德行为准则,硬要玩火。例如杂乱无章的同性恋、异性恋以及吸毒;而另一类则是无意识的传播,这多是由于医疗制度的不健全,卫生条件的失缺和无知所导致。例如母婴传播、采输了带有HIV病毒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等。目前我们国家在防治爱滋病方面除加大了一般性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之外,最近有专家认为,社会配套服务和相关的措施尚显不够。从预防医学的角度上您怎么认为?

 

    胡永华:防治艾滋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学院的不少老师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工作。学院在2002年成立了“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聘请了多位全国著名专家作顾问。近些年来,中国在控制艾滋病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了很大的投入,从宣传教育到行为干预,以及效果评价都加大了防控措施和干预力度,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并且施行了在吸毒人员中提供针具,在高发人群中发放安全套等具体办法,当然这种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另外在预防爱滋病知识的普及、防治措施和采供血设备规章制度的建立上都有了相应的规定,今年初,为确保艾滋病控制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国务院专门发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我认为,从政府层面,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足够了。当然,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不断完善的。

 

    梁宾宾:您从事公共卫生专业的研究,关系到国泰民安的大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问题,非常了不起。对于您所研究的课题,微观方面涉及到“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宏观方面涉及到“重大公共卫生的循证研究”。我看到您在对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研究以及著述立说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这需要您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做支撑,请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和预防医学学科的特点,您认为它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在哪里?

 

    胡永华:从整个公共卫生专业来讲,需要我们有一个比较宽的知识面。需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与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我在上大学之前就接触了社会,工作了近三年。1977年回复高考后,我有幸考入北医。1982年毕业后,留校在流行病学教研室任教。当时我们的老主任钱宇平教授就(已故)就告诫我,作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的教师,基础要扎实,学科方向不能太局限,别走得太窄,知识面要宽一些。据此,他安排我在毕业初期的几年里,分别跟几位教授作工作,在多个领域里深入学习。这包括研究霍乱等腹泻病的魏承毓教授,研究心脑血管病与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曹家琪教授,研究肿瘤的王天根教授,研究出生缺陷的连志浩教授,研究肝炎的庄辉教授等。几年下来,我的专业基础更扎实,知识面也更宽阔了。应该说,我的成长凝聚着诸位教授们的心血。1990-1992年我在日本筑波大学医学部,先后跟随小町教授、稻本教授进修慢性病的人群控制。回国后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慢性病的病因研究与疾病控制。我的学习与工作的经历使得我在预防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开展过一些研究。要说学科的共性,那就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也要求我们有广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实用性特点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疾病流行的规律,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流行病学的方法学特点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人群的疾病与健康问题(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等),利用流行病学原理,研究临床中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问题(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方面的问题(管理流行病学、评价流行病学)。

 

    梁宾宾: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卫生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

 

    胡永华:这个问题目前还在不断研讨。前些天,我在全院大会上谈了点初步的构想。这就是,公共卫生学院将成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争在十年的时间使2至3个学科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其它学科也要达到国际水平。五年的发展规划有以下几项:第一,在教育方面,重点培养高级公共卫生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扩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提高人才质量,招收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扩大国际影响;第二,在科研与学术交流方面,我们重点研究各类严重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国家卫生政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以及各种环境与健康的相关问题,还有健康脆弱人群,比如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的卫生问题,定期召开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一流大学公卫学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应该是政府的智囊、公众的健康卫士,学术交流的园地。

 

    梁宾宾: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再次感谢您!

 

    胡永华:谢谢您的采访,感谢大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

 


作者: 2007-1-19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