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患沟通,双方努力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力治好您的病……”这些都是笔者在一次医患沟通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最令患者认同的医生最好的语言。同时患者还描述医生好的态度是:鼓励、安慰病人、有同情心、对病人理解、声音和蔼、轻声轻语、认真听患者诉说、对病人的询问不反感、解说病情、和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工作认真负责、随叫随到、说明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好好休息;别紧张,要放松;您哪儿不舒服;您感觉好些吗;有事及时和我联系;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力治好您的病……”这些都是笔者在一次医患沟通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最令患者认同的医生最好的语言。同时患者还描述医生好的态度是:鼓励、安慰病人、有同情心、对病人理解、声音和蔼、轻声轻语、认真听患者诉说、对病人的询问不反感、解说病情、和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工作认真负责、随叫随到、说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让病人得到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调查中,患者也列举了一些他们曾听到过的医生的粗暴语言“告诉你,你也不懂”,“病人出去,家属留下”,“没有什么好药,你的病治不好”,“你怎么才来看病”,“老问什么,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别说那么多,我没时间”……同时患者也描述了他们认为医生最差的态度――冷淡、命令的态度、用药而不做解释、对病人没耐心、傲慢、生硬、不理睬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不平等。

    在我们的调查中,78%的患者认为在癌症治疗中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自己的心理有影响,其中25%的患者认为在他们诊治过程中医生的语言和态度曾带给他们不愉快的心理体验。99%的患者希望医生有时间倾听他们诉说,但在实践中还是有29%的患者认为,不能感受到医生愿意或有时间听他们诉说。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人人际关系,我国医疗行业曾经长期处于“以医为尊”的状态,在医疗过程中,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位置。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合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控制感。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城市的大医院里挤满了全国各地的重症病人,造成这些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非常重,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承担繁重的医疗服务任务,因此他们虽然有与患者沟通的愿望,但很难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充分交流。       在这里,我给患者一些建议:在看医生之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对医患沟通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准备一个小本子,仔细想清楚或用笔记下来那些要告诉医生的主要问题。无论患者是初诊还是复诊,检查项目完成之后,就需要制订治疗方案。此时,将自己在制订诊治方案时的担心或问题记录下来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医生就可以围绕患者关心的问题来和患者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如果患者不提出问题,医生可能无法意识到。有时医生可能只顾看患者的病历或因匆忙而忘记必要的社会礼节。这时患者应该自己主动与医生打招呼、握手、介绍自己。有准备的见面会使患者的前5分钟变得容易。因为头脑清楚,所有事实记在心中,并可以简洁地表达给医生,就可以减少医生问诊的时间。良好的开端,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尊重,也为医患间建立信任和增强患者的信心铺平了道路。       总之,沟通是双方的。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能控制比自己想象得多的东西,如果患者能够清楚地呈现自己的问题、想法和愿望,就会和医生的沟通会变得更有效。在与医生交谈前,将自己的临床症状整理好,做些必要的准备,并记录下来,作到和医生清楚地描述,询问自己关心和担心的所有问题。并清楚地意识到,与医生良好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益,这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而沟通得好坏,患者一方也负有责任。                                                   ( 肿瘤学院康复科 唐丽丽 )

作者: 2009-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