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两会聚焦】柯杨:谈推进教育改革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集体采访于3月10日下午15时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中国网杨爱博[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我们今天的报纸上有柯杨委员的采访报道,说百姓一方面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是否该说......

点击显示 收起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集体采访于3月10日下午15时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集体采访由政协新闻组副组长、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副巡视员肖秦生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等6位政协委员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以下内容是柯杨委员回答记者的实录。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 中国网 杨爱博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我们今天的报纸上有柯杨委员的采访报道,说百姓一方面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是否该说我们的教育首先是让受教育者受益。我想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叫受教育者受益?

        [柯杨]:教育方针里应该把教育的目的回归到它的根本,实际上,教育目的是首先让受教育者受益,受教育者如果有了很好的教育,就会对社会有益。受教育者受益,大家这么渴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本身就是受教育者受益的一个需求。如果把目标首先定位在这上面,就能让受教育者受益,主要是教育应该充分地挖掘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多样性的潜能,而不是按照一种标准去塑造每一个人。

  [柯杨]: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应该是让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文明、更加成熟,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同时能够对社会有用,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东西在受教育者自己受益的同时,社会也就自然受益了,所以我觉得这样提可能更加实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教一下柯杨委员,在京的外地户口的孩子上学很困难,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北京上学还要回老家参加高考,请问有没有这方面具体的解决方案?

  [柯杨]:这实际上是国家整个高考政策的一个大的布局的政策,不是北大自己定的这样的政策,所以实际上每个学校在自己所在地招的学生,可能都是有规定的,这不是北大自己定的,国家有这方面的规定,如果你是外地户口的话,应该回到户籍所在地去考。

  [澳门报道记者]:我注意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我也从有关方面获悉,自从2004年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以来,目前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两百余所孔子学院,但是当我们在大力向西方国家推崇我们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语言文字的使用处于无序状态,有些高校自主招生甚至取消语文考试令人非常担忧。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语夹杂外语属于流氓语言,我们母语汉语是有雅言的传统,选自《论语》,意思就是说孔子说话使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而并不是方言,也就是雅正的书面而不是粗俗的口语。但当今我们的语文正好背离了这种传统,像中文刊物夹杂外文,港澳刊物夹杂方言,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随着一些文艺作品甚至以一些丑陋低俗的文化为美,一些媒体和广告商随意利用一些文字游戏曲解成语,已经严重影响到九零后的语言功底的水平,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发展媒体的示范作用,建立起整个社会对语言文字正解使用的评价体系,如何净化中国语言,请问两位专家型校长有何高见,为中国政府支招。

  [柯杨]:首先我不是一个语文方面的专家,我是学医的,但是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中国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其中一个就是在语言上面,是有特别精深的传统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由全社会重视的。同时,在我们的教育里尤其是应该加强的。据我所知,在我们北京大学,这方面实际上是没有削减这方面教育的,北京大学的文科是很强的。我是负责医学教育方面,在我们自主招生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语文,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一种很好的表达能力,因为医学这个职业的要求,不光是要学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觉得我们这个职业也是非常需要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

  [柯杨]:所以,从我们自己办学的感觉来说,我们没有觉得我们应该削弱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从这一点我对你的观点表示赞同,同时你提得很对,我们教育部都应该更加关心这方面的发展,也收集一些资料,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利用我们的权利,给政府提出更好的建议。

  [记者]:请问柯委员,刚才你也说到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受益,想问咱们北大,中国教育发展这么多年,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比如钱学森式的人才,你是怎么样思考的?谢谢。

  [柯杨]:这其实是人才成长规律的问题,说到底也是教育本身的规律问题。创新人才成长,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样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然后我们想办法去保护他这样的能力,或者培育他这样的能力。创新人才,如果要我看的话,首先他要有天然的好奇心,同时有追求真理的执着,另外他应该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也应该有去追求真理、探究奥秘的能力。所以,这里面有一些是天然的素质,有一些是靠教育培育的。

  [柯杨]: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如果创新人才要发展的话,首先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的教育里面,其实现在大家说创新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里是一个主要的任务,但实际上,我觉得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应该关注的,从我们小学的教育就应该注重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一定光是以书本知识,应该让学生产生问题,启发式的教学,而我们的教育里其实这方面需要改革,这次发展规划也提到这一点,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我觉得在整个教育里面,在教育理念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在提供宽松的环境上都应该下功夫。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自己的创新能力,言传身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面确实涉及到的是一个系统的改革。

  [光明日报记者]:有人说大学里重科研、轻教育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您认为在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如何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

  [柯杨]:这个问题,我觉得确实是很重要,现在有一种倾向,在高校里,重科研、轻教育,我们也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倾向,这有一个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性。我们很多学校变成研究性大学之后,成果的指标是比较好量化的,是比较容易去计算的,然后这些年大家也都觉得,我们作为研究性大学,有一些和国际接轨的指标应用了之后,确实促进了科研的发展,但是教育确实有所滑坡。这里面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如果像过去那样用课时量来激励教师去关注教育的话,其实已经不够了,因为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是需要改革的,尤其是我自己做医学教育的。

  [柯杨]:我特别觉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按照过去那种方式,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实践性强的学科,仍然有临床和基础隔离的大量的书本知识的灌输,如果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教育的话,实际上不能满足现在医疗模式的改变了我们在教改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难题,怎么样量化、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教改,而不像过去那样按照课时衡量教师的教学量。

  [柯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你说的问题特别重要,希望在我们教改的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教育里面。我们这里有一些指标比较软性的不太好掌握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在探索,同时又几个方面在鼓励。比如说职称晋升体系里,我们要关注教师投入教育的情况,不光是知识的灌输,不光是参加教改,你是不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对你的评价。另外,我们也特别鼓励做科研做得好的教师,也去教学,因为实际上,他这种带着问题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理解医学的知识和医学的发展,其实更有效。所以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会努力地做的。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统战部供稿)

作者: 2010-3-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