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首都医科大学

张鸿祺同志在我校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摘要:我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向大家做一个汇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和院领导当即决定:做好一切支援灾区的准备。当时我正在参加奥运反恐集训,晚上11点接到凌锋主任打来的电话,“鸿祺,医院接到通知,要组建以神经外科为主的救灾医疗队,由你来带队,随时准备出发。13日凌晨5点40分,医院总值班打来......

点击显示 收起

  灾难、天使与生命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我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西蜀的山崩地裂震撼了整个华夏大地,撕碎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全国13亿双眼睛立刻转向了四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和院领导当即决定:做好一切支援灾区的准备。当时我正在参加奥运反恐集训,晚上11点接到凌锋主任打来的电话,“鸿祺,医院接到通知,要组建以神经外科为主的救灾医疗队,由你来带队,随时准备出发!”我当时热血沸腾,一种白衣战士的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二话没说,立即回家准备行装。
13日凌晨5点40分,医院总值班打来电话,通知8点前到达医院,9点钟赶到卫生部集合出发。院领导们一夜未眠,已经为我们准备了100箱医疗物资和各种生活用品。
经过长达近20小时的辗转,我们终于在14日早晨赶到重灾区北川县的边缘。一路上,所有队员都很镇定,大家讨论着可能遇到的伤情和应对措施。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钱刚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所描绘的令人震撼的场景。
上大学时,我和同学曾经结伴前往九寨沟旅游,途径都江堰、汶川、北川,沿途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而今,记忆中美丽的小城北川,已经荡然无存。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当进入灾区时,一幕幕惨景还是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秀美的山川却成了摧毁家园、掩埋生灵的恶魔,铺天盖地的泥石流将住宅、学校、医院和商店碾成了瓦砾,房屋般大小的巨石将车辆砸成了残骸,倒塌的房屋让喜宴变成了悲剧,无数的人失去孩子、父母和亲人,成千上万的生命被轻易地绞碎、夺走。在地震面前,人类的生命和文明都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
到了绵阳市,我们发现原来熟悉的医院已经变得如此陌生,住院楼虽然没有倒塌,但暂时也无法使用,仅有150张床位的骨科医院,一夜间,在操场上,竟然收容了500多名伤员,还不断有救护车、军用卡车和志愿者的私家车拉来各种各样的伤员。当地的医务人员已经筋疲力尽。这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要镇定,伤员需要我们,当地医院需要我们。
披上白衣,我们立即展开了工作,首先全面检查病人,建立伤员分级分区管理制度,按照轻重缓急,重新安排医护力量,忙乱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重新消毒手术室,修理麻醉机和手术设备,危急的手术已经在帐篷里展开。在工作的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死残率”的目标,一切工作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伤员越来越多,当地医院的收容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总指挥部决定向其他大城市转运。5月14日,早已整装待发的急诊科医生李小宇、护士刘翠青,司机郑建华和赵杰,驾驶着装备齐全的救护车,加入北京急救车队,赶赴四川,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生命接力。
他们每天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有时长达60小时连续作战,不能休息,克服了平时难以想象的困难,奔袭3200公里,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危伤员的转运任务。
5月17日上午,宣武医院增派放射科医生杜祥颖和王志群,加强当地影像诊断的技术力量。
随着挤压伤患者出现肾衰,灾区需要大量的血液透析专业人员和设施,5月17日下午,宣武医院派出肾内科医生吴靖林和邓英辉,19日又派出护士丁绣江和李静,乘飞机迅速前往成都。每天他们将透析的患者安排好之后,还要背上药箱,冒着泥石流的危险,爬过崎岖的山路,忍着奇痒的蚊虫叮咬,深入偏远的山村送医送药。
至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计派出5批、17名医疗队员奔赴灾区,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成为北京市各大医院中,派出批次最多、人数最多的医院之一。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又冒着频发的余震,但是每个队员都觉得已经比想象中的条件要好得多。如果某一天少做了些事情,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内疚。所以除了精心地治疗、护理伤员以外,大家集思广益,尽力为灾区人民多做事情。
我们前往灾区的帐篷、城里的安置点为灾民送医送药,进行健康宣教。在医疗救助的同时,发现几乎每位伤员除了肌体的伤痛以外,心理都有挥之不去、不敢回首的巨大创伤。悲伤、恐惧、焦虑、等等折磨着他们,有的人痛不欲生,在专业的心理救援队到达之前,我们以学过心理治疗的护士钱瑜为主,在急性期对患者就开始了初步的心理疏导和援助,提高了在院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一位骨折的伤员,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默默地以泪洗面,与她反复交谈后,她并没有倾述她的伤痛和失去家人的悲伤,而是告诉我们,她是一位教师,她从倒塌的教学楼中奇迹地活了下来,但她的学生却无一幸免,现在每天眼前都是她的活蹦乱跳的学生,她无法再活下去,即使活下来,她说,也不能再当老师了。经过心理疏导,她的内疚感渐渐淡化,开始配合治疗。我们相信,灾难过后,这位可敬的老师还会重返讲台,把爱奉献给更多的孩子。
地震中的孩子是最让人揪心的,每天都可以看到无助和忧伤,蒙住了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我们在为四十余位孤儿查体时,遇到一个小姑娘,我们让她在留言薄上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她写到“我希望我妈妈明天会给我祝生……”写到“生”字时,再也写不下去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哭了。第二天,虽然是国难之日,我们还是跑遍整个绵阳市,买了一个大大蛋糕,为她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驻地的周围商店刚一开门,我们就买了大量的玩具、学习用具,医院又从北京送来许多奥运纪念品。我们到帐篷学校、灾民安置点,为孩子们送去欢乐。当笑容又回到了孩子们的脸上时,我们心里甭提有多么高兴。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面对这场灾难,每个中国人都迸发出了无限的爱国热情。我们每天都在被伤员、被志愿者、被群众所感动着,焦力群大夫给女儿天天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天天,这一周来,爸爸接触了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家庭,他们也在哭,也在痛,但他们都很坚强,都知道感恩,我听到最多的是谢谢,见到最多的是相互扶持,这是在平日里很少见到的,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美德。”
在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沉着镇定的指挥,党员和积极分子临危不惧,带头奋战的精神更是鼓舞着大家。神经外科的手术耗时长,需要大型设备,必须在楼内的手术室进行。在余震不断,布满裂痕的高楼上做手术是需要勇气的,但伤员的病情不容得等待,共产党员陈立华主任身体力行,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每天带领大家沉着冷静地进行手术,在位于十二层的手术室中,经历了余震、麻醉机中途故障等各种危险和困难,我们没有一丝畏惧,一个个患者成功地获救了。当地医院的上上下下都称赞道:“你们的到来,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精神上给我们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5月24日晚,我们参加了北京医疗队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为灾区捐款,大家心情都很激动,尽管出征匆匆忙忙,随身没有带多少钱,但大家还是尽己所有、倾囊相助。
 在我们的后方,宣武医院党委每天都会发来关切的问候短信,亲自登门慰问每个队员的家属,想尽办法改善我们的生活。党的温暖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充满战胜灾难的信心。在抢险救灾中,有六名同志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宣武医院团队是一个积极乐观、勇于奉献、互相关爱、精力充沛、团结协作的集体,大家亲如兄弟姐妹。5月22日,  在帐篷中,我们为麻醉师马挺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在废墟中找到一只残破的陶罐,上面有一头强壮的金牛,正好是马大夫的星座,我们在上面写了“挺进汶川,马到成功”,“北川,有你不痛苦”等生日祝福。
在共同战斗的日子里,我们与当地的医护人员及其他队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互相关爱,互相激励。
在两周多紧张的工作中,我们共诊治颅脑外伤患者323例次,危重患者27例;手术8例,其中复杂危重手术3例,无一例死亡;进行血液透析的肾衰患者100余例次;救护车行程3200公里,安全转运危重伤员36名;在重灾区巡诊600余灾民;进行了160例次的心理救助;为地震孤儿查体50人;慰问安置点灾民及帐篷学校学生 700余人………。
十几天来,我们不辱使命,把北京的爱心、把首都医科大学的爱心,把宣武医院的爱心奉献给了灾区人民。“众志成城,京绵携手抗天灾;同舟共济,天使连心创未来。”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很镇定!我们很勇敢!我们有信心!
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屹立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向世人昭示着,再大的灾难都压不倒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鸿祺
作者: 宣武医院 张鸿祺 2008-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